兩會聚焦四個全面大戰略
北京的這個冬天是「顯著暖冬」,平均氣溫是55年來的第四高。溫煦暖冬,風和日麗。暖冬過後,春天來臨。一年之計在於春,人人都說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節,春天召開的全國兩會,也是國人和世人期待的會議。會議的每項議程、每個話題,都會對國人當下和未來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從3月3日起,中國進入2015年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時間。強勢的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成為這次兩會的最大聚焦點。全國兩會在三月召開的慣例,始於上世紀1985年,已經有30年了。此前,會議時間從年初到年中、到年末,歷年都不同。
3月3日,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式上,政協主席俞正聲發表工作報告,說到2015年工作部署,將政協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履行職能,列為重中之重。3月5日,全國人大開幕,「四個全面」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的關鍵詞。毫無疑問,「四個全面」是習近平任總書記兩年多來,經醞釀、深思熟慮形成的。「四個全面」將成為貫徹這次人大和政協兩會政策討論的主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過程中,有望將「四個全面」的戰略內涵提升到新台階。
關注中共政壇的人都會驚異發現:從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兩個月時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先後11次闡述中共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並形成的「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問題。這「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中共「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形成和內涵,如何協調推進,正是國人關注的焦點。
中共歷來熱衷政治口號,但所謂「四個全面」可不是一般的政治口號,而是被中南海定位為「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在北京心目中,這是一個正式宣示,宣告「四個全面」成為習近平和中共治國理政的全新佈局。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到胡錦濤科學發展觀,有專家提出習近平的「四個全面」是「戰略思想」,不是一時的政治口號,而是對中國當下發展階段及未來改革方略的本質認識。很多國人在第一時間就認為它是習近平的標誌性理論,如同以前的重大理論創新一樣,可能在未來載入中共黨章。雖然官方尚未有類似暗示,但民間卻已有強烈預期。《亞洲週刊》在北京獲悉,習近平的「四個全面」究竟用一個什麼詞定位,至今仍未定奪,可以說還是未知數,這正是習近平智囊團隊犯愁之處。
四個全面非一次成型
有意思的是,「四個全面」的提法不是一次成型的。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認為,「四個全面」是重大理論突破,屬於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一個全面」雛形,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2007年中共十七大重申「一個全面」奮鬥目標,並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由「一個全面」擴展為「兩個全面」。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簡化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從「兩個全面」到「三個全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8月,習近平在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時,明確闡述「三個全面」之間的邏輯聯繫。2014年11月,習近平在福建考察調研時,再度暢談「三個全面」。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李忠傑認為,從現在公布的材料來看,在起草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過程中,中央對於文件的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面』的邏輯聯繫」。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不久,即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由此,從「三個全面」到「四個全面」,這是中共主要喉舌在公開報道中,習近平首次將「四個全面」並提。
據一位京城黨史專家透露,對「四個全面」的定位歷經一段發展過程。最初,這「四個全面」是作為全面完成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任務、要求,以及發展中需解決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2015年2月初,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一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集中論述「四個全面」相互邏輯關係,首次把這「四個全面」定位於中共戰略佈局。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認為,這是習近平首次在正式講話場合集中闡述四者關係,宣示「四個全面」已成為中共治國理政全新佈局。「四個全面」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綱領性的戰略佈局,是中共中央一致決定,「四個全面」是中國政府今後一段時間施政的指導綱領。他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整個國家要實現的近期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一個根本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根本保障;習近平在考察江蘇的時候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點睛之筆、神來之筆。如果沒有這一筆,其他都不能實現,有了這一筆其他就都鮮活起來。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四個全面」在理論方面還有待提煉,值得肯定的在於它符合中國現實。
官媒連發評論闡述
這次兩會不涉及換屆,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平年例會」,但春節後上班第一天,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連續發表評論員文章,論述「四個全面」戰略的深刻意義,稱其為「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就協調推進習近平「四個全面」作出系統闡述。
2月25日,刊登2,000字的《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一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評論認為,「四個全面」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
2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發1,900字評論員文章《讓全面小康激盪中國夢——二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2月27日,刊登2,400字《改革讓中國道路愈走愈寬廣——三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2月28日,刊登1,900字《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新境界——四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3月1日,刊登2,100字《從嚴治黨鍛造堅強領導核心——五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習近平時代要完成什麼任務,「四個全面」給出了多數中國人都能明確讀懂的回答。以往人們對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經濟物質上的,而現在中國人同時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潔等。習近平的「四個全面」肯定了小康社會新的定位,給執政黨壓上更多擔子。「四個全面」從總目標開始,愈往後愈具體,愈觸及難點的核心。諸多代表和委員在兩會的討論中指出,今次兩會,既是深入研讀認識「四個全面」的重要場合,也是凝聚力量推動落實「四個全面」的寬廣平台,從微觀層面觀察,是經濟新常態、制度反腐、公正司法、農村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霧霾治理等公眾熱議主題;從宏觀層面梳理也會發現,這些熱點話題無不統一於強勢的習近平「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那天和幾個政協委員聊天跑步鍛煉,沒注意是誰說了一句:暖冬後的春天來了,跑步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