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通識﹕自製詞彙表方便溫習
【明報專訊】近日,部分政治人物質疑通識科沒有「基礎知識」,擔心學生只懂「吹水」,未有穩妥學理根基。事實上,通識課程當然重視基礎知識,例如通識課程多有「概念名詞」,有同學甚至會將概念名詞作有系統的記錄,以便溫習。
要記錄概念名詞,有同學會想起語文科目,因為部分同學會記錄英文生字並附上解釋及例句,方便溫習。不過也有同學問﹕「其實翻查詞典已經有相關定義,而且最為專業,為什麼仍要自己製作詞彙表?」
這其實不難理解﹕由同學親自製作的英文詞彙表,印象會最為深刻。而且在預備過程中,同學會更新知識,學習更多與該概念詞彙相關的內容。
那麼,將同類思維放在通識科當中,會否同樣奏效?參考畢業同學經驗,答案是「會」。而且親自製作通識科概念詞彙列表,的確會令同學對基礎知識有更深刻了解。
參考左圖例子,有同學就「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中的重要概念名詞作出解讀,寫下重點。其他同學亦可參照以下原則,撰寫概念名詞﹕
1. 毋須就每個概念名詞撰寫過多內容,通常2至3行即50字左右,已經足夠。事實上,在做通識功課、考試時,同學根本沒有時間就不同概念名詞寫下大量文字。一來,同學應該用更多篇幅內容展現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另外,一味抄錄概念定義會予人「死記爛背」的觀感,甚至有機會令答案離題。
2. 撰寫概念名詞解讀的目的,主要是令同學對該概念名詞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至能妥善「運用」該概念名詞。同學必須再三提醒自己,概念名詞並非要求死記爛背基礎知識,切忌直接背誦、抄寫,這違反了通識科課程的原意。
總而言之,縱然通識學習重視議題探究、融會貫通,同學仍須了解一些重要概念名詞,以建構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