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融資成本高企 當局頻頻加壓調控
在最新一次由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再次成為核心議題,會議決定進一步採取包括支持跨境融資等10項措施,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引發輿論熱議。
李克強10次發聲 效果欠理想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半年的時間裏,李克強十次談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在由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多次作出相應的政策部署,但實際的政策效果卻並不理想。
根據中金公司日前發布的報告,9月以來,央行貨幣政策放鬆措施在銀行間市場傳導順暢,並部分傳導至實體經濟,企業債收益率9月以來明顯下降,大企業和城投公司融資成本降低。但與此相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仍然較高。以票據直貼利率為代表的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尚未明顯下降,影子銀行利率仍高位徘徊,反映內需疲弱、回款放緩導致的中小企業資金偏緊。
老問題遭遇新危機
內地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老問題,但過去半年內地當局如此高頻施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時下中國經濟的新壓力。
三季度的內地經濟增速已降到7.3%,且季度環比是下降趨勢。在這個趨勢中,不僅金融機構可能針對中小企業出現「惜貸」的情况,且中小企業本身面對經濟周期的抗壓性亦相對較差,故當前非常有必要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此外,內地當局幫扶中小企業也有着更重要的戰略考量。考慮當前內地的小微企業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時期。
內地的小微企業不再是落後、小型服務業的代名詞,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等新興產業所佔的比重已經愈來愈大,如果及時加大支援力度,小微企業有望成為中國式創新的強大助力。最新出台的10項政策中就包括了支援跨境融資,讓更多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考慮到人民幣跨境業務近年來的蓬勃發展,加之海外資金利率明顯低於境內,發展人民幣跨境融資不僅有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而且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可謂一石二鳥,預計未來跨境融資將在審批等環節更加便利。
而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能成為內地企業融資的主要場所,而隨着融資需求的增加,可能將推高香港的融資成本。以內地家用電器巨頭海信集團為例,受益於跨境人民幣業務,該公司能用一年期人民幣信用證作為跨境支付工具,在香港市場融入低成本的資金。相較以往3月期的外匯信用證,由於融資期限的延長,還可以選擇合適的避險產品來對冲匯率風險,總體看,能比內地融資成本低2到3個百分點;據悉,該公司目前主要以境外融資為主,在內地銀行已無任何貸款。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