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敏:現退場非一無所得 可研降提名門檻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文敏昨開腔談及佔領行動應否退場,他認為佔領行動者於現時退場並非「一無所得」,因為佔領者對民主訴求、提委會的組成已表達強烈不滿,亦令不少港人同意選舉不受不合理限制。他認為,若結束行動雙方都作出姿態性讓步,找一個下台階,例如可研究降低特首選舉的提名門檻至合理水平。
「公提非無篩選唯一方法」
陳文敏表示,要求中央完全撤銷8.31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不可能的,但港人在人大框架下向中央爭取技術性調整,例如研究降低特首選舉的提名門檻至合理水平,讓不同政治版塊的人都能參選。他說,公民提名並非爭取無篩選選舉的唯一方法,而只是一個達至更重要原則的手段,目前應重新思考公民提名還是重申原則重要,方能較容易與政府或中央展開對話。
陳文敏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中表示,目前提委會擬設1200名委員,泛民佔約150人至200人,若參選特首者要「過半數」出閘,候選人須取得601票、即最少約需180名委員要同時支持兩人,才能令兩名候選人夠票出閘。陳文敏質疑這種制度很容易造成政治交易,候選人藉不正當方式,爭取提委不支持另一名候選人,認為中央為「過半數門檻」作技術性調整,「未必是落面」。
稱是時候想下階段如何維持
另一方面,陳文敏認同毋須堅持公民提名,稱首階段政改諮詢完結前,最少有10個政改建議能達到無篩選效果,可是並無機會討論。他指出,「公民抗命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它是要社會上的支持,當運動持續已久,或社會上的支持聲音去想,我們是否要持續下去」,是時候要想如何結束或在下一階段怎維持行動。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在商台節目《不平平則鳴》說,若真的要退場或縮小佔領區,「必須有另一個行動,能同時給政治壓力政府,補足到退場或縮減佔領區所失去未來與中央政府對話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