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想起緬甸,想起張愛玲。 世界上有很少人,在分手的那天,就成為思念的起點。 世界上更少國家,在離境的那刻,就盤算重遊的日子。 2009年9月,在紅似血染的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原稱Irrawaddy)泛舟,如花似玉的笑靨一饡竣@戇鴝鞢A我向夕陽下曼德勒的佛塔發誓:「我一定會再回來!當The Lady(當年不可以說『昂山素姬』這個被軍政府禁止的字眼,只能以「那位女士」暗示)自由的一天,我們一定會重逢在這片溫暖美麗淳樸古老的土地」。我保留了幾萬元緬幣,臨走時沒有在機場換回美金,以方便「回緬甸」時再用。 「那位女士」當時被軍政府幽禁近20年,她一生為緬甸人民爭取民主,選擇拋夫棄子,捨棄英國的安穩生活,孤身留在緬甸,即使丈夫於1999年去世,她也未有回英奔喪;甚至在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上,也是由兩個兒子代領。 捨棄安穩生活 留緬爭取民主 當年的緬甸,不僅封閉,也相當貧窮,和開放前的內地驚人相似的是,仍然有「外匯券」,1美元換一元的「Foreign Exchange Certificate」,由緬甸中央銀行發行。雖然美金已經通行無阻,我也趕緊換一張這種「史前怪物」,因為中國早已在1995年停止使用外匯券了,絕版外匯券更升值百倍。 我在仰光認識了一位緬甸女士,更令我的旅途難忘,下回待續。 (四之一) 文:旅遊作家項明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