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古語云:「勤有功,戲無益」,但幼兒教育學者王貞琳指出,國際研究顯示5歲或以下幼童不適合「坐定定上堂」,應透過人的天性──玩樂去吸收知識,強調遊戲非指買很多商業化玩具,而是給予簡單玩具和充裕時間,例如積木,「家長不要心急捉茷臚l手,應隨他任擲任玩,發掘各種可能」,否則或會扼殺創意及探索世界的機會。有資深幼園教師提醒家長不宜急於糾正錯誤,曾有教師因糾正小孩「打直吹橫笛」,令小孩此後一周不肯再碰笛子。 教院心理研究學系助理教授王貞琳在接受訪問時指出,過早要求幼童讀書,實際上不是學習,只是背誦,「曾有幼童學偶數,背誦數字2、4、6、8,卻不知10也是偶數,因為只是背了數字,從未了解偶數的概念」。她續稱,5歲或以下幼童喜歡跑來跑去,不宜要求他們坐定定學習,應讓他們透過親身經歷去認知世界,加上「玩樂是人的天性」,小孩喜歡玩,覺得開心,享受過程,便會自發探索新事物,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 商業化玩具被動 不利遊戲學習 育有兩歲半兒子的王貞琳表示,不是「玩玩具」便是「遊戲學習」,提醒家長應避免購買過分商業化的玩具,「我一定不會買電動的玩具,例如電動車,一按開關掣,車就開動,只有一個玩法,小孩也很被動」。她建議選擇耐用和設計簡單的玩具,家長要有耐性,給予時間讓幼童任拋任擲任砌,探索怎樣玩,發掘不同可能,從中認識形狀、顏色、聲響等。 王續解釋,遊戲學習不是「放羊」,家長放開手便算,遊戲學習分為不同種類,包括有組織(Structured,背後有學習目標)、自由(Free,隨意)、偽裝(Pretended,角色扮演)遊戲等。 勿執著糾錯 有13年幼兒教育經驗的伊頓國際幼稚園教師Isla Hughes提醒,家長不要過分執著學習目標,如訂了學習目標是認識蘋果的英文「apple」,即使幼童最終沒學懂也不要緊,因為他也學會了其他知識,例蘋果有香味、是紅色等。 Isla又強調,家長不要執著急於糾正錯誤,她舉例,曾有幼童直吹橫笛,吹得很開心、很享受,但教師看到後卻急於指出錯處,教導應橫吹,令幼童此後一周連笛也沒碰過,遑論拿起來吹,「由得幼童亂試亂吹,他們有能力自行找出正確方法」。 明報記者 廖穎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