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種藕破壞生態 要飯碗還是要濕地
站在採桑湖大壩上,老彭對着一隻白頭灰身的大鳥一陣猛拍。「拍一回少一回,明年再來估計就沒有了。」老彭邊拍邊喃喃自語道。採桑湖是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僅一堤之隔的萬畝內湖,為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今年開始,由於採桑湖的萬畝水面以一年37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租給承包商養蟹種蓮藕,很多權威專家都疾呼:採桑湖的生態已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今年4月,國家林業局也緊急責令採桑湖內的違規建設立刻恢復原貌,但效果並不理想。
然而,湖面出租每年能為村民們帶來200萬元收入,多數村民對此並不牴觸。要飯碗還是要濕地,這也是擺在當地政府部門面前的一個兩難的選擇。文﹕廣州日報 圖﹕新華社/廣州日報
萬畝濕地建壩種藕養蟹
當前正是螃蟹肥美的時節,東洞庭湖保護區範圍內的採桑湖也迎來了螃蟹豐收。不過,在志願者們眼中,這卻是個壞消息,螃蟹愈養愈肥,採桑湖只會愈來愈「瘦」。「洞庭湖以前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遭蠶食萎縮後變為第二大淡水湖,如果洞庭湖濕地繼續遭到破壞蠶食,在未來數年,可能連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的地位都不保。」有專家擔憂地表示。
別號「洞庭湖鳥人」的岳陽市濕地保護促進會會長彭祥林一年中有一半時間耗在採桑湖上。他說,秋天北方天氣轉涼後,數以萬計的灰鶴、反嘴鷸等冬候鳥會翻越千山萬水,來到洞庭湖自然保護區過冬,使這裏成為「候鳥天堂」。但如今,1.2萬畝水域中的大部分都種着蓮藕,另一半養起了蟹,中間由一道綿延數公里的大壩隔開。
彭祥林說,近10年來,在這片濕地上棲息繁衍的候鳥最多時可達2萬多隻,現在卻銳減至1萬隻左右。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採桑湖管理站站長易飛躍也表示,鷸類喜歡生活在淺水灘涂水和泥交界的地方,吃小個頭軟體動物和泥巴裏的植被,「改成藕田後,鷸沒有食物來源,就不會來了」。同時受到影響的禽類還有雁、鴨、鶴等鳥禽。
當地政府有自己的考慮,上萬畝的湖面,如果閒置着不開發,每年還要因為保護區內的鳥類投入幾百萬元,在當地政府看來,這無疑是巨大的浪費,簡直是「抱着金山沒飯吃」。
早在今年4月,看到承包商在湖中攏起堤壩,準備種藕養蟹,老彭和志願者們就曾疾呼,「救救採桑湖」。
大壩將採桑湖「腰斬」
今年承包商在採桑湖養蟹種藕後,對採桑湖大壩進行了加高、加寬、加固,一條約6公里長的堤壩將採桑湖從中「腰斬」。
對於採桑湖眼下的改變,中科院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的侯志勇博士深感憂慮。他認為,採桑湖濕地已遭到破壞,其整體生態功能弱化,引發一系列生態風險。
實際上,專家們的擔憂不無道理。近年來,湖南省濕地保護形勢嚴峻,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污染普遍較重,生態功能下降。過去10年,洞庭湖濕地面積減少24萬畝,從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退居第二位。
今年4月16日,國家林業局責令當地政府敦促承包者停止施工,一周內恢復原貌。
採桑湖鎮現屬於岳陽市君山區。採桑湖垸的現有總面積為3萬多畝,有水面1萬畝,耕地1萬畝,湖草濕地1萬畝。靠近湖的居民被劃成一個行政村——「採桑湖漁場」,隔堤而居。
1985年,採桑湖水面對外承包經營。錢糧湖農場的水產隊是採桑湖的首批集體承包者。2000年,錢糧湖農場拆場、設區。採桑湖被合併到君山區管理,並劃歸採桑湖鎮管轄。2004年,採桑湖以38萬元/年的價格出租出去養魚。2013年底,原合同到期。2013年12月3日,君山區發展改革局將採桑湖大湖四堤面積約1萬畝的5年經營權掛牌出讓。今年1月,一名承包者以370萬元/年的價格競得。
濕地為「飯碗」讓路?
而當地政府部門也有自己的苦衷。君山區政府一位負責人表示,這些年來,君山區為保護東洞庭湖的生態環境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僅2013年一年候鳥危害農作物面積全區就達13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3,500萬元之巨。採桑湖鎮每年鳥害面積達3萬餘畝,周邊群眾每年都承受了超過600萬元的重大損失。
「我們守着幾萬畝湖面,國家又沒有補貼,如果我們不把這些湖租出去產生些經濟效益,拿什麼來創收?保護採桑湖的錢從哪裏來?我們的財政並不寬裕,每年都有上千萬元的保護資金缺口。」他說。
而對於外界的指摘,採桑湖的承包者、湖南採桑湖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長明也有一肚子苦水。
他說,自己投入370萬元租下湖面,在品種和魚苗數量上肯定要增加,如果還按常規的養法,利息都收不回來。他已經交了一年370萬的承包費,另外還交了一年的押金,合計740萬元,再加上種藕的花費,一共投入達到1,500萬元。他說,自己是合法經營,並無違規之處。待螃蟹收穫結束後,將開始挖水田裏的蓮藕。「當地政府的人跟我說,讓我別挖蓮藕,我投了1,000多萬元,不挖去賣怎麼行?我又不是慈善家。」
當地村民也是承包款的受益者。據採桑湖漁場黨支部書記高元滿表示,周長明的公司以370多萬元的價格承包了採桑湖漁場1.2萬畝水面用於種養蝦蟹魚藕,漁場得到近200萬元的收益,改善了新農村建設。全村共有168戶,平攤下來每戶可得1萬多元。他說,補貼是一方面,該公司還為村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預計全年總勞務費會為村民帶來幾百萬收入。
專家建議作永久濕地
岳陽市君山區政府一位負責人透露,採桑湖的問題解決起來十分棘手。從目前情況來看,強制和承包商解約似乎理由並不充分。一旦合約解除,補償的錢誰來出?補多少?
目前,君山區政府專門研究後有了基本定位:大面積的大拆大建不被允許,在保持調蓄和不破壞生態的情況下,可以適度開發。
湖南省社科院一位專家也坦言,採桑湖面積有3萬畝,放着完全不開發,也不現實。周圍2,000多村民「靠水吃水」,完全把湖面保護起來,這些人的吃飯問題也成問題。
有專家建議將採桑湖作為一片永久的原生態濕地保留下來,成為固定的鳥類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