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工業用無區分準則 專家倡強制染色
【明報專訊】港產工業用豬油疑成為台灣地溝油原材料,食安專家委員會成員兼城大生物及化學系教授林漢華指出,供人食用、工業用豬油本質無不同,均是豬提煉出來的油膏,但劣質豬油通常採用豬內臟,供人食用的則用豬肉油脂部分,另對於製作環境衛生要求亦有差別。林批評現行政策無界定何謂適宜供人食用的豬油,建議政府考慮強制工業用豬油染成特定顏色,以助買家識別。
工業用呈深色有屍味
林漢華解釋,供人食用的豬油一般為無色、味淡,不會有豬或屍體味道,至於工業用豬油一般呈深啡褐色,有濃重味道;然而這些只是書本知識,以及食物業界、製造商「約定俗成」的分辨方法,現行條例及政策並未訂出區分準則。他說,要把有色有味的工業豬油加以漂白、過濾,「佯裝」成供人食用豬油,所涉技術簡單,不法之徒「要做到一點也不難」。
「打破港食品安全金漆招牌」
已任食安專家委員6年、即將卸任的林漢華慨嘆,台灣劣質油風波發展至今,揭發港產豬油牽涉其中,儼如「打破香港食品安全的金漆招牌」,即使最後證明是貿易公司責任、港產豬油未必有品質問題,亦證明有政策漏洞,當局應該檢討及改善。
林漢華建議當局參考工業用柴油染色機制,現法例規定在港屬免稅品的工業用柴油須加入色素染成紅色變「紅油」,豬油亦可引入同類做法。他認為,若強制工業用豬油染成某種特定顏色,除有助買家識別、當局巡查,亦變相促請業界自律,「(若工業用豬油強制染色)一旦售予食物商,職員一看便知,若能安排關口抽檢也有同樣效果,有利舉報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