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商抗生素養海參 渤海灣爆生態災難
【明報專訊】內地傳媒屢揭奸商違規用抗生素養海參,但歪風未見收斂,甚至已對渤海灣海域造成一場生態災難。央視報道,渤海灣一帶養殖戶違規濫用抗生素、殺蟲劑等養海參,又含大量藥物成分的養殖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海中,已導致海水受到污染,當地烏頭、蝦類等海產均面臨「滅絕」。
央視報道指,遼寧大連普蘭店市皮口鎮,是渤海灣周邊養殖海參最大區域。人工海參圈每5年都要清理一次,放水後先把海參撿走,清理圈內淤泥後用生石灰殺菌,但專家指生石灰會將水中各種生物殺死,其後隨潮水排放到近海,將影響生態。另每當海參圈放水時,死魚就會露出,亦威脅近海候鳥。
另有養殖場老闆指,清理海參糞便或污漬時,都使用次氯酸鈉和雙氧水。次氯酸鈉成分實際上是漂白劑,具腐蝕性,曾有研究表明,漂白劑過量會令魚隻出現毒性和潛在致癌性。另為提高海參幼苗成活率,防止生病,養殖戶會大量添加抗生素等,還有要投下其他藥物,殺死水中其他生物,以免與海參爭營養。
央視記者又發現,養殖場主要使用名為「頭孢曲松納」的抗生素,另有鹽酸諾氟沙星、海參解毒安等10多種藥物,甚至還有殺蟲劑「滅掃利」。
內地傳媒早年曾報道,養殖戶慣常使用藥物催熟海參,因為海參苗在大海中養殖至少需3年才能食用,人工圈養海參亦需要2年,但海參經過催熟,1年就可以加工。
遼寧省海科院等多間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海參養殖對海洋污染嚴重,排放化學物質、氨氮等指標,是其他養殖業數百倍。鄰近漁民指當地近海海域,烏魚、對蝦等生物都已經「滅根了」。央視更指出,渤海灣生態已處於亞健康(瀕臨患病)狀態,水內氮磷比重嚴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