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橋獲准跨國家保護區
【明報專訊】跨境環保關注協會創始人魏翰揚指出,海洋無邊界,但粵港沿水域界線各自制訂保育白海豚的措施,結果出現不協調局面。他舉例,香港西面水域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依香港法例禁止捕魚,並嚴格限制船速保育白海豚。惟緊貼該海岸公園以西的大片水域,雖亦被劃為國家級白海豚保護區,面積達460平方公里(4.6萬公頃),但內地仍容許港珠澳大橋穿過保護區核心,「若換轉在香港,工程不會獲批」。
根據「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網自然保護區」網頁,珠江口是現存中華白海豚數量最多的地區,於1999年成立保護區,至2003年6月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是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保護區面積達460平方公里,分成核心區(140平方公里)、緩衝區(192平方公里)及實驗區(128平方公里)。保護區對船速及航線均有所限制。
珠江口水域只剩1800白海豚
資料顯示,港珠澳大橋可於白海豚保護區內施工,主要實施「大橋工程白海豚生態補償協議」,涉及約1.2億元人民幣,按年製訂保護方案,讓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審批和實施。但內地官方今年中最新公布數據,珠江口水域只有1800條中華白海豚,情G「並不樂觀」,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長古錫純承認,海洋工程是導致白海豚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