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合作大門 西方領袖避提「入侵」
俄羅斯向烏克蘭秘密派兵儘管是西方領袖和輿論共識,但主要西方領袖迄今迴避用「入侵」(invasion)一詞指控克宮。分析指西方領袖憂慮,「入侵」說法會令他們面臨供應更多武器甚至軍事介入的壓力,難以留下一線讓俄方迴旋退讓的餘地。這與西方迄今對俄制裁時避免直接把矛頭直向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謂異曲同工,反映他們不願封堵與普京在反恐及其它國際事務上的合作大門。
默克爾「不想定義」 奧巴馬僅稱襲擊
「我現在不想為此定義,但你們可以隨便稱呼它。」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如此評論俄羅斯在烏東的行動,當時歐盟峰會確認俄方增加「流入」武裝人員和武器。《紐約時報》形容,美國總統奧巴馬經過斟酌後亦僅用「無恥襲擊」批評俄羅斯介入烏東。指望西方保護的東歐政要顯然對此不滿,立陶宛外長林科維丘斯(Linus Linkevicius)說:「這顯然就是『入侵』。在主權領土有外國士兵非法存在,你還叫它做什麼?」曾任烏軍軍官的基輔智庫軍事及政治研究中心總監季姆丘克(Dmytro Tymchuk)更批評西方有「政治精神分裂」,一邊聲稱明白情G,一邊拒與普京絕交,「自欺欺人」。
英國首相卡梅倫可能是少有強硬抨擊普京的西方領袖,意大利傳媒報道,他在歐盟峰會上將西方的容忍比作英、法二戰前夕對納粹獨裁者希特勒的「綏靖政策」,警告普京「已經奪取克里米亞,我們不能容許他奪取整個國家」。
專家:西方強推東進 惹普京反撲
不過,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認為,烏克蘭危機實際上是西方一手造成,批評西方領袖抱荂u自由派的錯覺」強推東進政策,才會觸怒普京反撲。
米氏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期刊撰文指出,早在1995年北約空襲波斯尼亞的塞族人時,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已批評北約逼近俄羅斯邊界,只是莫斯科當時太弱,無力阻止西方以北約擴張、歐盟擴張和推動民主的「一套三款」政策東進;2008年北約峰會考慮納入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終徹底觸動克宮神經,普京當時表明此舉會被視為對俄羅斯的「直接威脅」,西方讓半步,暫停處理兩國加入申請,莫斯科對此不可能滿意。
米爾斯海默形容,烏克蘭是歷史上西方侵俄的必經之路,俄羅斯不可能坐視它落入西方勢力範圍。他指出,許多現實主義者都反對西方東進,原因是一個人口老化、經濟單一的衰落中大國根本毋須圍堵。他更形容普京「是首屈一指的戰略大師,值得其任何外交政策挑戰者敬畏」。
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