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應召女郎》獲最佳導演
作品衝出粵語片格局
【明報專訊】龍剛於1935年在香港出世,原名龍幹耀,父親為粵劇男旦,師承名伶薛覺先。40年代日軍侵華期間一家投靠薛覺先劇團,童年開始當跑龍套角色,和平後,日間在股票行工作,晚上念夜校,其間領洗成為天主教徒。
《酒店情殺案》演大反派
1957年在教堂認識了資深演員馬笑英,獲推薦簽約邵氏,跟隨導演周詩祿學藝,改藝名龍剛,在第一部電影《酒店情殺案》演大反派,並參與10多部電影中兼任副導、編劇、製片等工作。至邵氏減產,龍剛轉投跟導演秦劍學習,1966年憑嶄新手法首次執導《播音王子》,一鳴驚人。
首次執導一鳴驚人
之後的作品《英雄本色》、《窗》及《飛女正傳》,衝出粵語片格局,被視為破格之作,叫好叫座,引起新一代影評人關注,而《昨天今天明天》更惹起政治風波。70年代,再憑《應召女郎》和《廣島廿八》,先後在亞洲電影節獲獎,更獲邀參加伊朗舉行的德黑蘭電影節;其中更憑《應召女郎》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導演。
婚後居美 紐約大學攻讀電影
80年代,脫離導演行列,龍剛嘗做監製、演員,並透過電影發行工作,認識了現任太太,婚後移居美國後,在紐約大學攻讀電影,研習西洋畫、音樂、佛學,近代在徐克的電影《上海之夜》及《黑俠》客串演出,最為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