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種族隔離 撕破平權假象
弗格森槍擊事件再次喚起輿論關注美國種族問題。雖然黑人名義上獲得平權,且已出現黑人總統,但美國黑白隔閡仍根深柢固。在美國大都會區中,聖路易斯的種族隔離(segregation)問題向為人詬病,但並非獨有。布朗大學研究人員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分析指出,平均而言,美國白人所居社區有75%是白人,黑人僅佔8%;黑人所居社區有45%是黑人,白人佔35%;整體而言,近半黑人社區幾乎沒有白人居民。
近半黑人社區幾乎無白人居民
艾奧瓦大學教授戈登(Colin Gordon)曾詳述聖路易斯在民權運動前的不公平房屋政策如何遺禍至今。當地在1920年代將黑人社區列為「不受管制地區」,地產商可將區內房屋售予黑人家庭,但若向黑人出售其他地區房屋則可能吊銷牌照。1930年代設立政府擔保房屋貸款計劃,將社區人口種族結構視為按揭評級的主要因素,白人市郊物業通常獲評A級,黑人聚居則往往評為最低的D級,令黑人難以獲得政府擔保的低息貸款,無法購入物業,累積財富,就算有能力遷離社區的黑人,亦因為居住限制無法搬走。1950年至1970年間,近六成的白人離開聖路易斯市區,當中多數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後來連弗格森這樣的近郊也為白人拋棄。弗格森的黑人比例在20年間由四分之一變成三分之二。
弗格森及周遭地區的政府及警隊構成並未反映這人口結構改變。史丹福大學教授羅德(Jonathan Rodden)指出,黑人政治代表不成比例是造成黑白隔閡的關鍵。
奧巴馬當選 美仇恨組織增8倍
他分析,在非大型選舉年,美國黑人投票率向來偏低,這給那些旨在保護既得利益的團體可乘之機,得以壟斷地方事務話事權,例如北聖路斯縣最有組織的是一批自1970年代便居於當地的白人業主,連同受惠於保持現狀的警察及市政府官員壟斷地方選舉。
美國史上首位黑人總統似乎亦無法克服種族鴻溝。《金融時報》美國新聞副編輯主任西爾弗曼 (Gary Silverman)上周撰文稱:「從種族角度看,我們首位黑人總統一直跟愈來愈白的反對派搏鬥。」據監察機構SPLC統計,奧巴馬當選後美國仇恨組織激增8倍,由2008年的149個大增至2012年的1360個,去年稍為回落至1096個。明報記者 林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