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電療者突中風 頸血管通波仔恢復活力
【明報專訊】鼻咽癌及喉癌患者在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即電療)後,雖可清除癌細胞,卻會出現頸動脈血管閉塞,增中風風險。有曾任中港司機的鼻咽癌患者接受電療後11年,一邊頸動脈完全閉塞,開車過境途中突然中風失憶,其後兩年右邊身癱瘓。中大研究人員利用微創手術,以「通波仔」原理,在他的頸動脈置入支架擴闊收窄的血管,病人在一年後恢復七成活動能力。
電療或致頸動脈全塞
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余俊豪稱,曾接受電療的病人平均有12%機率出現頸動脈嚴重狹窄,一般在電療後11至12年才出現血管閉塞病徵。這些患者無法接受風險高的外科手術,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於2006年至2013年期間,為96名曾接受放射治療後的中風病人,及115名粥樣血管硬化的中風病人,進行了血管造影分析,結果放射治療組的血管纖維化病變部位較彌散,且動脈完全閉塞高達三成,而粥樣硬化患者動脈全閉塞只有9%。
中大在2006至2010年對65名因電療及129名因粥樣血管硬化而引起頸動脈狹窄的病人,採用「頸動脈支架置入成型術」,這是影像引導的微創血管重整手術,從血管內把外支架鋪設於血管內壁,以球囊擴闊狹窄部分,頸部不會有傷口,結果手術全數成功,患者每年中風風險降一成半,至1.2%。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說,上述手術有25.7%個案會再出現血管狹窄,患者需再置入支架,但不建議少於七成頸動脈收窄的患者做此手術。如頸動脈完全閉塞,亦無法搭建支架。手術過程有可能把纖維化組織}上腦部,引發中風,機率介乎1.5%至1.6%。
開車中失憶 半身癱兩年
曾任中港司機、鼻咽癌康復者朱先生在接受電療後11年,沒意識出現左邊頸動脈血管完全閉塞,一次開車過境途中突然失憶,「魒息b了幾個鐘先識咫憟騛L關」,求診後發現是中風損害了大腦語言區。其後兩年他半邊身癱瘓,連自理也有困難。
朱先生因此在頸動脈置入支架擴闊收窄的血管,兩年後,支架下方的另一部分血管纖維化又引致閉塞,需要再置入支架。手術後朱先生恢復七成活動能力,並可任職替更小巴司機,一周工作兩三天。
另一接受支架成型術、58歲的張先生是扁桃腺癌康復者,接受電療後17年中風,他說手術後3個月已有顯著改善,當時正在進修的他感覺思路重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