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管線7單位管轄
事權分散 互踢皮球卸責
高雄氣爆發生之後,災區大街的管線處處裸露,猛力這麼一炸才知道原來有這麼高密度的管線,就埋在每天車子行人會經過的地底下。
據中國時報報道,光是這次肇事的石化管線,管轄單位就高達7個,路權申請階段要向經濟部、地方工務局以及交通部進行申請,完工之後還要向環保署、消防署以及營建署申請核可發證,至於管線例行檢查則是由勞動部門執行,事權分的這麼散,結果造成部會互推責任。
錯縱複雜的管線問題,清查管理要怎麼理出個頭緒,不僅地方和中央各說各話,經濟部說後續將正勞檢法,但勞動部又把球踢回經濟部,認為應該針對石油管理法進行修正,丙烯管線管理變成互推責任的羅生門。
釐清責任 政院派專家南下
為釐清氣爆原因與地下管線是否還有「未爆彈」,行政院近日將邀集10餘學者專家組成諮詢小組,協助政府釐清事件真相,環保署目前也已進駐市府執行監測,與勞動部協助檢測管線是否仍有氣體殘存。
政院人士表示,這次氣爆原因仍有待釐清,加上石化屬於專業領域,政院邀集專家學者組成諮詢小組,提供政院與高雄市府各項協助。
外界推斷地下管線可能是釀禍的主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正針對此點進一步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