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可能是全球受歡迎的運動,不少政客也想藉足球撈政治本錢,但像默克爾這樣成功的不多,反而不少人弄巧反拙。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稱,默克爾雖然在德國2006年主辦世界盃才開始以忠實球迷身分出現,但花了不少工夫經營,其他人要照辦煮碗並不容易。 花時間鑽研足球 真情流露 雖然不少領袖在世盃期間為球隊打氣,但鮮有像默克爾這般真情流露。默克爾連談起足球也頭頭是道,蔡子強認為,其「超級球迷」形象成功,關鍵在於肯花時間鑽研足球、不恥下問,德國隊如日方中是另一要素。若國家隊表現不濟,政客跟球隊來往過密反而受連累,甚至淪為球迷箭靶。巴西總統羅塞夫便是一例,她在世盃揭幕戰被巴西球迷喝倒彩,後來再沒有現身巴西隊的比賽。一些分析甚至認為,巴西隊表現不濟或連累羅塞夫今年10月爭取連任的勝算。 蔡子強以已故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為例一說明「足球親民牌」的失敗例子。一直討厭足球的戴卓爾夫人到政治生涯臨近終結時曾試圖趁世盃熱振民望。英格蘭在1990年世盃打入四強,加斯居尼領黃牌淚灑球場一幕牽動人心,他回國後獲戴卓爾夫人召見。兩人會面時,加斯居尼依舊一貫調皮作風,戴卓爾夫人則一臉嚴肅。結果戴卓爾夫人振民望不成,反被批虛偽。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宣稱自己是紐卡素球迷,但當被追問喜歡哪名球員時卻口啞啞,結果出醜。 捧盃漲民望 效力難持久 「默克爾現象」的政治效力有多長久?蔡子強認為,國家隊捧盃雖有助催谷她的人氣,但在像德國這樣的民主社會,這不會成政治上的「必殺技」。他說,在獨裁國家,領袖或可利用國家的體育成就來達到政治目的,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希特勒藉柏林奧運來煽動民族主義,南美軍政府在1970年代也曾利用足球凝聚國民。 明報記者 林康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