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2012/13年度《外科手術成效監察報告》派成績表,不少外科醫生昨在研討會上指外科手術死亡率高,與醫院不夠深切治療(ICU)病H支援有密切關係。有醫生指瑪麗醫院外科手術成績好,與該院設有加護病房(HDU)有關,不少醫生「鬧爆」醫管局不肯增撥資源設立加護病房,以彌補ICU病H不足。 報告揭示公立醫院緊急外科手術30日內死亡率最高的3間醫院,威爾斯「包尾」,屯門醫院排尾二,伊利沙伯則由去年包尾升上尾三(見表)。龍頭醫院中,瑪麗在前5名內,該院去年做了471宗緊急手術,死亡個案29宗。 術後死亡率關ICUH數 出席研討會的醫生說,瑪麗醫院的ICU病H與急症病H比例是1:3,伊利沙伯醫院是1:2,看上去瑪麗的ICU病H比率不算高,但瑪麗外科設有加護病房,編制上有獨立醫生和護士照顧重大手術的病人,外科醫生可在術後親自跟進病人,可作長達6個月的景G預期。 瑪麗外科的人手和設備,令成績排尾二的屯門醫院外科醫生羨慕不已,有與會者引述屯院外科醫生說﹕「感覺像兩個不同的星球!」此語一出引起哄堂大笑。該醫生說,屯門醫院外科醫生只能為病人預期1至2個月的景G,外科醫生怨氣甚大,指ICU病H緊張,很多主管不輕易接收外科病人,但醫管局又不肯增撥資源設立加護病房支援外科,以彌補ICU病H不足,故爭取設立加護病房亦成為討論核心。 負責《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的總監袁維昌醫生昨主持研討會,他指威爾斯醫院緊急外科手術成績差,與外科分配資源集中在非緊急手術有關,威院的非緊急手術表現名列前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