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地足球壇再傳出「打假波」醜聞,香港足球運動發展更見低迷。2009年港足於東亞運奪金,政府乘勢推出「鳳凰計劃」盼振興足運,成效如何?近年香港單車運動員成績彪炳,將軍澳單車館新落成,解決缺乏練習場地之困,但在香港當職業運動員非易事,政府也長年被批評欠缺長遠體育發展規劃。
本地足球發展困局
香港曾被譽為「遠東足球王國」,今日的亞洲勁旅日本和韓國也曾是手下敗將。但1980年代起本地球壇由盛轉衰,近年更屢次出現打假波事件。根據國際足球協會資料,2011年11月香港男子足球隊的世界排名下跌至第168位,目前回升至第140位。
2009年,香港在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擊敗日本,歷史性奪金。一面獎牌令全城關注香港足球,連政府亦承諾投放更多資源改革發展。民政事務局委聘足球發展顧問做的報告2010年3月出爐,指出影響本港足球水準的主要因素包括﹕
1)缺乏發掘人才和培養年輕足球員的制度;
2)職業、地區、學校各級足球比賽之間協調不足;
3)訓練和比賽設施有限;
4)本地以足球為職業的風氣不彰等。
報告指上述因素結合造成惡性循環─球賽及管理水準不高,導致觀眾人數下降,繼而影響門票收入和傳媒報道賽事的興趣,因而令贊助費以至球員收入減少,於是更少人願意投身足球。
◆改善建議
民政事務局接納顧問報告提出的「鳳凰計劃」以改革本地足球,並成立足球專責小組,和香港足球總會(足總)合作推行改革。報告認為,足總作為負責推廣及發展足球的認可體育總會,並為國際足球協會屬會,應當在本地足運發展中擔當主導角色;政府則應提供相稱及妥善協調的支援,包括投放資源和發展場地。
「鳳凰計劃」33項建議的重點包括改善足球的管治;提升職業球隊和代表隊的專業水平;加強青少年培訓;改善設施及成立足球訓練中心等。3年資助期將於2014年9月屆滿,目前只完成了15項。
(1) 改善管治
早有評論認為,本地足球在國際足協排名跌落低谷,足總要負主要責任。基於體制問題,足總儼如少數人的俱樂部,未能盡領導和發展足運的角色與責任;加上保守因循,其體制、架構、管理與現代足球世界脫節,2010年更被揭發蝕清1200萬元儲備。若足總不變革,無論政府投放多少錢,足運也不能復生。
顧問報告亦指足總應主動改革。因應建議,足總委聘了改革顧問重新審視其企業架構和管治模式。2011年4月,足總根據提議修改憲章、加入獨立董事和為董事任期設限,又提高投票程序的透明度。足總也透過全球招聘具體育管理經驗者任行政總裁,更好地協調足球發展,現任行政總裁薛基輔(Mark Sutcliffe)曾參與草擬「鳳凰計劃」,對香港足壇有一定認識。
不過,改革建議的核心——改革現時聯賽模式,並於2012至13年度組成新職業「超級」聯賽(香港超級足球聯賽)的建議一再拖延。
(2) 改善設施
康文署持續投放資源,建造全新或經改建的「第三代」人造草地足球場,2013至2015年人造草地足球場會增加16個,滿足日益殷切的練習及比賽需要;2010至11年球季開始,為甲組球隊編配主場,協助球隊吸納更多支持者及贊助商。
不過,興建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以提供具規模的高水平訓練設施配合本地足球長遠發展的計劃,至今未有時間表,而原計劃是2012年建成。足總副主席貝鈞奇表示,將軍澳已預留地皮發展,亦已爭取到馬會撥款,但仍需解決保養及營運問題。
(3) 增加支援
政府於2011至14年,每年預留2000萬元,資助足總推行改革及落實長遠發展計劃。3年資助期將於2014年9月屆滿,貝鈞奇稱,當初計劃過分樂觀,認為本港足球需更多時間改革,將與政府討論延長資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