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們將來有望毋須充電,直接注入燃料,便能為手機甚至電動車帶來較現時技術高數倍的電能。香港科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率領團隊,成功研發醇類燃料,包括酒精燃料電池,發電效率較現時技術提升4至6倍,研究獲國務院頒發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趙表示,燃料電池屬可再生能源,對未來非常重要,「估計燃料電池可在未來7至8年後投入市場,現時仍要解決成本問題及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 副產品為熱能及水 趙教授率領10多人的研究團隊於2003年開始研究燃料電池(fuel cell),燃料電池用途廣泛,包括可為小至手機、大至汽車及潛艇等大型運輸工具供電。燃料電池屬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包括天然氣、甲醇及乙醇(酒精)等,與氧氣產生化學作用發電。過程中除會產生電力外,副產品只有熱能和水,不會排出有害環境的物質,故亦被認為是潔淨能源之一。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燃料電池一直面對的問題是發電效率不高,趙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成功以熱流科學與電化學交叉方法,提高「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效能達6倍;而「直接酒精燃料電池」的性能亦提高了4倍。趙形容,這個突破若應用在智能手機上,他估計電池的體積可以大為縮小,而供電時間亦可至少提升1倍。趙的研究亦取得多個突破,包括揭示燃料電池中質量、能量的傳遞與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相互作用機理,建立了新的理論,推動新能源技術的發展。 料8年後在市場應用 趙教授估計,研究可於7至8年後在市場應用,他指現時仍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良,包括進一步提升發電效率及降低成本等。趙昨亦示範為模型車直接加入甲醇作燃料,他指5毫升甲醇可令模型車運行10小時,時間較現有技術提升6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