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普密蓬慶生令泰國示威浪潮暫時平息,惟未來局勢仍未明朗。普密蓬過往曾多番介入國內政治危機,但亦難以徹底解決目前政治困局。有分析認為,泰國城鄉差距是近年國內屢次出現政治對立的癥結所在,如無法在政制上解決,一旦泰王駕崩,泰國將長期陷入混亂。 王儲民望低 難望穩政局 泰國於1932年已成為君主立憲國家,國王只屬象徵性的元首,但普密蓬以個人影響力左右政局多年,儼如泰國民主體制的必要元素,成為全球各君主立憲國中異例。 普密蓬在1960年代軍人獨裁時期,與軍方聯手重建王室體制,至1992年的黑色五月事件中,他公開介入軍事政變,阻止國家陷入內戰,成為泰國由軍人主政過渡至民主政制的關鍵,因而被塑造成「選舉民主以外的統治合法性來源」,每每在政治不穩時出手重建秩序。 不過年事已高的普密蓬近年健康欠佳,成為泰國政局重大變數。王儲哇集拉隆功民望低落,繼位後能否保住王室地位,協助穩定政局成疑。維基解密2011年公開的密電更指出,王后或公主欲與王儲爭位。2006年,軍方趁時任首相他信赴美國出席聯合國大會之際發動政變,有分析指泰王主動支持,亦有人相信他是因為無力阻止支持政變的王室成員而默許。 學者﹕改革腐敗政制為出路 美國康奈爾大學泰裔學者他.差洛迭洛拉那(Thak Chaloemtiarana)推測,泰王深明如今泰國面對的難題,但相信慮及若出面呼籲各方和平解決紛爭卻不見效,恐損及其個人威信,所以不願「蹚渾水」。華裔學者余文智(譯音)指出,泰國正經歷政治、經濟、社會轉型陣痛,經濟增長令城市的中產生活改善,但鄉郊人口仍然貧窮。除非徹底改革腐敗政制,拉近貧富差距,否則衝突勢一再重演,泰王的指示不能成為長遠的解決辦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