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11月28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在導彈驅逐艦「瀋陽號」和「石家莊號」、導彈護衛艦「煙台號」和「濰坊號」護航下,取道台灣海峽進入南海。這次是「遼寧號」2012年9月入列以來,第一次遠赴南海。遼寧號艦長張崢說,本次跨轄區長時間的航行訓練,「是我們年度科研試驗以及訓練工作的一個必經階段,是計劃當中的內容」。
張崢稱,遼寧號今次出海「主要有三方面意義:通過長時間跨轄區的航行,考驗裝備於連續工作條件下的性能;考驗和鍛煉部隊的訓練水平;在不同氣象水文條件下,進一步試驗裝備的性能」。
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政府對遼寧號遠航南海感緊張,防衛省不排除中國為宣示主權,讓艦隊駛近釣魚島附近海域。海上自衛隊已開始監視,艦隊一旦接近日本近海,將調集護衛艦和P3C偵察機跟蹤監控。
「4護航艦臨時編隊」
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這個航母「戰鬥群」的4艘護航艦全部來自就近的北海艦隊,實際上是臨時性質的實驗編隊,要摸索航母跟不同艦隊戰艦配合情况,還有漫長的過程。
他說,目前東海的情况較緊張,遼寧號沒有作戰能力,僅靠4隻戰艦保護,行到外海「連航母頭頂50公里半徑的航空識別區也沒法守護,假如美、日戰機從遼寧號頭頂掠過,將令解放軍感到非常尷尬」。
黃東認為遼寧號沿台灣海峽南下,解放軍沿海的空軍有足夠軍力掩護。不過,台海水淺,航母體積大,迴旋餘地不大,而且台海航道上頗多船舶往來,不太安全。
東海設防空識別區 日抗議
另外,11月23日,中國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與日本的防空識別區有大面積交疊,當中包括釣魚島及東海油氣田範圍,日本提出強烈抗議,美國、韓國、澳洲亦批評中國的舉措。防空識別區與領空不同,是一個國家根據自己空中防禦需要劃定的空中預警範圍,不涉及主權,完全是一國單方面行為。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是,如飛行器進入一國防空區,需要向該國報告飛行計劃。該國若無法識別該飛行器,並感覺受威脅,可以採取警告、出動戰機、監視飛行器等方式,但除非飛行器進入該國領空,否則無權迫降、擊落飛行器。
——綜合《明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