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0月底,內地下發《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其核心內容是,作為油氣管網營運企業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應按照一定排序無歧視對第三方開放管道設施。上下游企業可以向油氣管網營運企業提出開放申請,後者需在30個工作日內答覆是否同意,不同意則要說明理由。監管辦法擬議的實施日期是明年1月1日,由能源局負責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的監管相關工作。
據內地經濟觀察報報道,發改委曾在2010年討論將中石油管道分拆獨立,但因為中石油反對,而不了了之。但風向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扭轉。8月以來,中石油爆發腐敗窩案,原國資委主任、原中石油集團董事長蔣潔敏以及中石油集團原副總經理王永春、原副總經理李華林等高管相繼落馬。9月份,發改委多次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開會,討論油氣管網獨立的可能性,中石油的代表明顯再沒有以前那麽強勢。
中國油氣管道總長約10.6萬公里
不過,意見稿提出的並不是完全無歧視,而是以一定排序的「無歧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仍然能夠優先使用。此外,儘管徵求意見稿提出油氣管網要公平開放,但油氣管網的營運權依舊把握在「三桶油」手中,其他企業很難具有話語權。一名能源局官員表示,油氣管網的開放有兩種意思,一是管網資源開放;二是開放管網營運。意見稿中提出了管網資源開放,但暫時還沒有考慮讓民營資本參與管道的營運。
中國的油氣管網包括原油管道、天然氣管道、成品油管道,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擁有。它們既是油氣管網的建設者,又是使用者和營運者。現時,中國的油氣管道總里程約為10.6萬公里。其中,中石油營運着約70%的原油管道及約90%的天然氣管道。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