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美國財經周刊《巴倫》(Barron's)指出,在國會兩黨未來數周就政府預算展開新一輪角力之際,鮮有政客注意到未來20年的美國經濟增長預測將顯著放緩,嬰兒潮世代退休、出生率及移民減少,均令美國勞動人口增長放緩,可能妨礙美國經濟增長,令政府稅收減少,難以在應付社福開支之餘,維持平衡預算的目標。
自二戰以來,美國經濟增長通常超過3.5%以上。《巴倫》稱,這種較快增長有賴美國成年勞動人口增長,以致生產力提升,不過這兩種增長都顯著放緩,令美國未來20年的經濟增幅可能減半,面臨「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
《巴倫》表示,美國經濟轉弱、失業率偏高,加上美國與墨西哥的邊防收緊,令合法和非法移民數目減少。美國人口調查局最近才鑑於移民及出生率下降,將未來30年的人口增長預測顯著下調。當局估計,勞動人口增長將由目前按年0.36%,降至2020年的0.18%,遠低於1970年代嬰兒潮世代投入職場的1.81%勞動力增長。
相比勞動人口增長,過去125年對美國GDP增長貢獻更大的是生產力,估計這百多年間每年平均3.5%的GDP增長,有兩個百分點來自生產力增長。西北大學著名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Gordon)稱,由於電燈和內燃式引擎面世,美國生產力增長在1891至1972年進入高峰,每名工人生產力年均增長達2.33%,至1970年代起增長率降至1.55%;儘管電子商業曾令1996至2004年間的生產力提升至2.45%,此後生產力增長卻回落至1.2%左右。
摩根大通名為《美國未來不一樣:潛在經濟增長降至2%以下》的報告指出,美國過去3年的非農生產力按年增長只有0.7%。雖然科技進步令智能通訊裝置大行其道,卻影響了工人的專注力,料未來至少5年的生產力增長會繼續放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估計,未來不僅工廠藍領可被機械取代,連律師、醫生、教師等中產工作,長遠也可被人工智能取代,但這種生產力提升意味大量工作消失。
福利政策缺公帑推行
在可見未來,美國GDP增長仍受制於勞動力及生產力增速放緩。戈登估計,美國GDP增長將由二戰後至今平均3.2%,降至2012至2032年的1.9%。由於收入不均、債務負擔沉重,1.9%已是樂觀的預期。穆迪亦將美國2022至2032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2%降至1.8%。
《巴倫》警告,經濟增長緩慢,除了令企業難改善盈利,華府稅收亦可能難望達標,缺乏公帑承擔「奧巴馬醫改」等福利政策,令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