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李克強的東盟之行結束,成果可謂不少,既有提升大馬、印尼的戰略合作規格,亦有泰馬兩國的「高鐵外交」,還有與泰國的互免簽證、「大米外交」,更有與越南的「南海對話」,但更重要的,則是令中國的東盟戰略佈局初現端倪。 敵友分明 習APEC獨晤英祿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毛澤東的名言,可以套用到中國與東盟10國的關係分析中。習李出訪東盟並出席多場峰會後,令敵我友三者關係更形清晰。 習近平官式訪問了大馬、印尼,與兩國元首有深入會談,在APEC峰會期間,單獨會晤的東盟國家領袖只有泰國總理英祿。 李克強則先出席東亞系列峰會,其間單獨會晤的東盟國家領袖有印尼總統蘇西洛、大馬首相納吉布、柬埔寨首相洪森、緬甸總統吳登盛,之後他訪問文萊、泰國、越南,又與文萊蘇丹哈桑納爾、泰國總理英祿和越南總理阮晉勇有深入交談。 東盟10國關係各異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國外交的輕重,泰、馬、印尼是習李此行的重點對象,文萊、越南則是中國未來的努力方向。柬、緬兩國不是APEC成員,但亦屬傳統老友。 東盟10國中,除菲、星、文萊3國,都與中國建有「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總體看,緬、寮、柬3個是與華關係最為友好的國家,但分量太輕;泰、馬、印尼和文萊關係稍次,但泰、馬兩國與華經貿關係密切,內地遊客近年更是兩國最大「金主」;越、星與華關係較複雜,前者雖屬意識形態同道,但歷史恩怨和海洋糾紛牙齒痕深,後者與中國經貿熱絡,但屬美國盟國,即使中方有意,星方亦避忌。 由此可見,中國現在東盟只有一個敵人,就是菲律賓,由於菲國在南海紛爭中熱中引入美日勢力,被中國定位是搞事者,這也是北京現在香港人質事件中全力挺港的最大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