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可以治療痘痘、改善經期不順,甚至還能豐胸?民眾對避孕藥存有諸多迷思,藥師整理出常見的三大迷思,並逐一破解,更提到避孕藥「危險族群」,像是35 歲以上、有潛在心血管疾病、三高風險等,就不建議使用,以免加重或誘發靜脈栓塞風險。
藥劑師郭建宏在「食品藥物安全周報」提到,避孕藥主要是為了避孕,但有時對某些症狀也會產生效用,學理上稱為「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就是不按照正常的方式使用,發生額外帶來的效果,避孕藥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郭建宏表示,避孕藥常見的三大迷思,分別為「吃避孕藥可治療痘痘」、「吃避孕藥可以改善經前症候群(PMS)」、「吃避孕藥可降低罹癌風險」。
他解釋,避孕藥主要成分是雌激素跟黃體素,雌激素具有抗雄性素的作用,而雄性素是導致痘痘增加的元凶,因此吃雌激素就可以改善痘痘;理論上是對的,但會長痘痘有時是跟痤瘡桿菌有關,當皮脂阻塞毛囊時細菌就會快速繁殖,使毛囊及周圍發炎,所以要先找出致痘的原因。
女性經期來之頭痛、頭悶、情緒低落或長痘痘在所難免,郭建宏表示,主要是體內的雌激素跟黃體素含量最低,因此吃避孕藥確實可以改善PMS。同樣的,更年期婦女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素逐漸下降,避孕藥也能有效緩解更年期症候群。此外,吃避孕藥確實有可能降低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風險,但是避孕藥含有雌激素,也有研究指出,長期服用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藥物用得好就是良藥,過量或錯用則變成毒藥。」郭建宏提到,避孕藥若在醫師和藥師的建議下使用,可讓經期規律、改善經前症候群,並有額外的效果;但若有潛在性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35 歲以上則不建議使用,因為年齡是一個風險因子,使用避孕藥可能會加重或誘發靜脈栓塞風險,導致中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