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什麼好?很多人喜歡吃麵包,麵包看起來總是非常誘人,分類也比較麻煩。那麼麵包選購要點在哪裡?比較一下,你犯了哪些常見的錯誤?
早餐吃什麼好?很多人喜歡吃麵包,麵包看起來總是非常誘人,分類也比較麻煩。那麼麵包選購要點在哪裡?比較一下,你犯了哪些常見的錯誤?
健康價值細細看
按用途:可以分為「主食麵包」和「點心麵包」兩類。
按質感:可分為「軟質麵包」、「脆皮面包」、「松質麵包」和「硬質麵包」4類。
按原料:可以分為白麵包、全麥麵包和雜糧麵包3類。
從熱量來說,以表皮乾脆的脆皮面包熱量最低,因為這類麵包不甜,含糖、鹽和油脂都很少,烘焙後表皮脆硬,趁熱吃非常可口。法式主食麵包和俄式「大列巴」都屬於這一類,營養價值和饅頭大體類似。
熱量最高的麵包
硬質麵包和軟質麵包加入雞蛋、糖、牛奶、油脂等材料,只是加入的水分不同。孩子們喜歡的「吐司麵包」、「奶油麵包」和大部分花色點心麵包都屬於軟質麵包。軟質甜麵包含糖約15%,油脂約10%,吐司麵包更多一些。但因為加入了雞蛋和奶粉,營養價值也有所增高,適合給寶貝食用。
麵包中熱量最高的是松質麵包,也叫做「丹麥麵包」。它的特點是要加入20%至30%的黃油或「起酥油」,能形成特殊的層狀結構,常常做成牛角麵包、葡萄乾扁包、巧克力酥包等。它口感酥香柔軟,非常美味,但因為飽和脂肪和熱量實在太多,而且可能含有對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的「反式脂肪酸」。要儘量少買這樣的麵包,最好一周不超過一個。
培養吃粗糧的習慣
一般的麵包都是用白麵粉做的,質地柔軟細膩,容易消化吸收,膳食纖維含量極低。許多營養知識比較豐富的人都知道,全麥麵包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因為它富含纖維,能説明人體打掃腸道垃圾,還能延緩消化吸收,有利預防肥胖。2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嘗試吃全麥麵包,以培養愛吃「粗」食的好習慣。
全麥麵包是指用沒有去掉外面麩皮和麥胚的全麥麵粉製作的麵包。它的特點是顏色微褐,肉眼能看到很多麥麩的小粒,質地比較粗糙,但有香氣。由於它營養價值比白麵包高,B族維生素豐富,微生物特別喜歡它,所以比普通麵包更容易生黴變質。
消費者要注意的是,顏色發褐,未必表明產品是全麥麵包。有些企業為了讓消費者更愛吃,會用白麵粉來做麵包,然後加少量焦糖色素染成褐色,看起來顯得有點「暗」,但本質上仍然是白麵包。一定要看到足夠多的麥麩碎片,才能認定是全麥麵包 - 不過口感真的有點粗。
除去全麥麵包之外,含各種雜糧配料的雜糧麵包,如燕麥麵包、黑麥麵包、豆粉麵包等,都可以提供不少的膳食纖維。
選購注意新鮮度
麵包包裝上都會注明保質期:「二、三季度(春夏)2至3天,一、四季度(秋冬)4至5天」。選購時一定要選擇盡可能新鮮的麵包。如果在快過期的時候購買,就要馬上食用,不要讓麵包在家裡過期長黴了。如果商場正在促銷打折,更要睜大眼睛,看看是否已經臨近過期。
要知道不少食品企業為了延長產品銷售時間,往往會做一些「生產日期超前」的小把戲。如果貪便宜購買了馬上過期的麵包,回家裡一兩天又吃不完,可就讓自己陷入兩難境地了:扔了吧,太可惜;慢慢吃吧,又很不安全。如果放在冰箱裡,口感就會越來越差。
麵包中,澱粉糖約占60%,植物蛋白質超過10%,另外還含有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早餐時,不妨選擇穀物麵包和全麥麵包,再搭配一杯牛奶,有條件再加點蔬菜水果,營養攝入更全面。
早餐吃什麼好:
早餐的選擇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只要滿足三大「必需」原則,你也可以發揮聰明才智做一份簡單又營養的早餐。
1、奶+菜包/肉包+蔬菜:優酪乳含豐富的乳酸菌,對人體的貢獻甚至大於牛奶。但是優酪乳不能早上空腹喝,最好和包子、饅頭等搭配吃。如果是素包如香菇菜包等,營養就比較齊全了;如果喜歡吃肉包,必須再補充些蔬菜、水果,或者用蔬菜汁、水果汁代替,最好是鮮榨的。
2、養顏八寶粥:女性白領如果有條件,可以前天晚上做好八寶粥,放入大米、紅豆、花生米、枸杞子等,第二天早上熱了吃,便捷又養顏。
3、降血糖牛奶麥片:把麥片先用開水沖好,再加入牛奶。這一搭配比較適合血糖高或有糖尿病家族遺傳的人。
春天正是孩子生長髮育旺盛的季節,不少孩子午餐在學校吃,豐富性難以保證,所以早餐的作用尤其重要。專家呼籲,最好所有的家長都能勤快些,早起一刻鐘,為你的孩子準備一份豐富、營養的早餐,讓他「隨風拔得快」。
--------------------------------------------------
童年陰影致腦創傷
成癮抑鬱高危
常說童年陰影對成長影響深遠,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一項小型研究,透過腦掃描技術分析兒童經歷創傷事件後的腦部結構改變,發現左腦負責管理行為、言語的位置,以及右腦負責處理情感的區域,均有所變化,反映心理創傷對腦部帶來生理上的影響。
此項研究找來三十二名兒童參與,其中十九人經歷過童年創傷,包括半歲前曾被虐待或疏忽照顧,或十歲前曾經歷有生命威脅的危疾、目睹家庭暴力或喪親;另外十三人為普通兒童。他們均未被診斷有精神病。
研究組連續三年半,每半年跟進他們一次,包括進行腦部造影檢查。期間,創傷組兒童有五人患上抑鬱症、四人出現成癮問題,而對照組則只有兩人分別出現上述問題。在腦部造影檢查中,專家發現創傷組兒童有幾個腦區均出現問題,包括左腦管理行為及言語的上縱束(SLF),以及右腦負責抽象思維與處理情緒的CGH-R部位。
專家亦發現,患上抑鬱症的兒童,其SLF部位的腦部白質減少情況最為明顯,而有濫藥問題的兒童,則在CGH-R出現較多的腦部白質流失現象。專家推論,兒童抑鬱可能與處理負面言語的問題有關;至於成癮,則可能與情緒調節有關,而有別以往研究指,成癮源於人們希望尋求快樂,此研究認為原理可能剛剛相反,這些人是為了逃避痛苦,但此推論尚待更大型的研究印證。無論如何,慈愛地對待兒童,才是最有效預防他們出現情緒問題的方法。
--------------------------------------------------
美國研究:
三招吃得更瘦
如何吃得更瘦,相信是不少女士畢生鑽研的學問。美國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一項為期一年的體重管理研究,邀請123名年齡介乎50-75歲、生活靜態的婦女參與,一組以飲食控制熱量攝取、另一組運動加飲食控制。此外又透過問卷,仔細了解她們的食物選擇、飲食策略、膳餐模式等不同的飲食行為。最後,研究組總結出三大有助減磅的飲食習慣:
寫飲食日誌:營養師都會教導病人寫飲食日誌(food journal), 記錄每餐吃過什麼,研究發現,持續有此習慣的婦女,較沒有寫飲食日誌的,可以多減六磅。該中心總監Dr. Anne McTiernan指,記錄每餐吃過什麼,可令人更警覺要選擇健康食物。寫飲食日誌的竅門是要仔細和誠實,除了主菜外,也要記錄用什麼調味料或醬汁,尤其留意食物分量。除了紙筆記錄,現時許多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的Apps,都方便人們撰寫飲食日誌。
三餐定時:經常減少餐數(skip meal)是不良的飲食習慣。研究指,婦女有此習慣,其減去的磅數會較定時用餐的女士少。專家解釋,人們沒吃一餐,下一餐往往會以暴吃或選擇高脂食物以作補償,整體的卡路里攝取反而增加。此外,這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不利減重。沒花時間與心機去預備自己的膳食,都會令人傾向減少餐數。
減少外出用膳:飲食「自煮」也是健康飲食的王道。研究發現,每周外出用膳次數愈多,婦女可減去的磅數愈少。專家指,外出用膳不僅無法為烹調方法作主,食物分量自己亦難以控制,兩者都是體重控制的危機。
Dr. Anne McTiernan續稱,這班婦女在一年內,平均減去11%體重,即大約19磅,達到研究的目標。要成功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她認為必須有很高的警覺性,時刻注意自己所吃的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