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防風

[2019-10-21]

荊防四物湯
材料:防風三錢、荊芥三錢、生地五錢、白芍三錢、當歸三
錢、川芎二錢
製法:三碗水煎至八分
適合:血虛而皮膚痕癢的人群

蕁麻疹屬於過敏性皮膚病,是皮膚黏膜血管擴張、通透性增着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以皮膚突起風團、劇烈痕癢為主要特癥。一般分成兩類:發病急、病程在三個月以內稱為急性蕁麻疹;風團反覆發作,病程超過三個月以上,稱為慢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起病急,皮膚突然出現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的風團,呈淡紅色或白色,邊界清楚,週圍紅暈,痕癢無休,可以數小時內變作淡紅斑而漸漸消失,但伴隨搔抓而再出現新的風團,此起彼落,一日內可無限次發作,常在兩星期內自行痊癒。慢性蕁麻疹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風團時多時少,有的有規律性發作,有的沒有規律可言,隨時發病,病情可纏繞不斷多年。蕁麻疹發生部位可局限於身體某個部份,也可以遍佈全身。如發生在腸胃,可以出現作悶作嘔、肚痛、腹瀉等症狀。若喉嚨黏膜受襲,則會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致窒息而有生命危險。本病屬中醫「癮疹」範疇。

市民大眾一般將此病稱為「風癩」,中醫多將其問責於體內有風,唯此風何來?其實與身體虛弱有關,當身體機能低下時,會侵襲人體,情況有類「生蛇」。正氣不足,不能將身體廢物新陳代謝,堆積於皮膚之下,因而出現痕癢。這種痕癢,如風一樣,神出鬼沒,來去無蹤,符合風的特性,所以用「風」名之。皮損突出於皮膚表面,外型有如癩蛤蟆的皮膚,故稱之為「癩」,合稱「風癩」,很活靈活現描述此病的表現。

正氣低下,原因很多,治療時很難拘泥一方一法,必須要按照病者個別情況,個別處理,例如氣虛者益氣、血虛者補血、痰多者化痰、陰虛者滋陰、陽虛者養陽,不一而足。

來如風,去無跡,治標的方法,較容易有一個準則,就是使用祛風藥物,我較常用的祛風藥,就是防風。防風微溫,藥性相對比其他祛風藥溫和,無論寒證、熱證,都能應用。更重要的是,所謂防風,是防止風進入身體,所以無論內風、外風,防風都可和相應藥物,配伍使用。

黃潤波博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兼客席副教授,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