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經

[2018-09-18]

痛經(dysmenorrhea) 是不少女士在月經將臨之際及在月經期間所感覺到的下腹搏動性(throbbing) 或痙攣性(cramping) 疼痛,有些女士只感覺輕微的不舒服,但有些婦女的症狀卻嚴重至每個月都會有幾天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痛經的主要症狀是下腹搏動性或痙攣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可能是强烈的,通常腹痛是於月經前一至三天出現,在月經來臨二十四小時左右痛得最厲害,而會於二至三天消退,疼痛會放射到下背或大腿等部位,有些婦女也會感覺噁心、頭痛、暈眩、稀便等。

在月經期間,子宮收縮將子宮內膜排出,在疼痛和炎症擔當重要角色的類激素物質: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誘發子宮的肌肉收縮,體內有愈高的前列腺素水平會導致愈嚴重的痛經。

會導致痛經的毛病包括:
( 一)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宮腔壁表面以外的異常位置而引起的病變,通常是在輸卵管、卵巢或盆腔內,也會隨每個月荷爾蒙的變化而出現變化。

( 二) 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s): 這些位於子宮壁的良性腫瘤也會引起經痛。

( 三) 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又稱為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肌壁層。

( 四)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盆腔炎是女性的上生殖器官感染,感染通常由子宮頸開始,逐步向上擴散到子宮和輸卵管,並可能繼續擴散到這些器官周圍的組織。

( 五) 子宮頸管狹窄(Cervical stenosis):有些婦女的子宮頸管很窄至月經行而不暢,導致壓力積聚子宮內、引起痛經。

痛經的高危因素包括:( 一) 年輕:患者通常都是年齡少於三十歲;( 二) 較年輕便出現青春期:在十一歲或更早;( 三) 月經量過多enorrhagia);( 四) 血崩(metrorrhagia):不正常的月經出血;( 五) 有痛經的家族遺傳病史;( 六) 抽煙等。

痛經不會導致其他併發症,但會妨礙上課、工作和社交活動。

不過, 導致痛經的毛病會導致併發症,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引起不孕、盆腔炎會令輸卵管結疤而增加患上宮外孕(ectopic pregnancy) 的風險。

診斷痛經,醫生會向患者查詢詳細的病情、作仔細的臨床檢查和婦科檢查,並會按實際情況安排超聲波、電腦素描和磁力共振素描等,如有需要,家庭醫生會轉介婦科醫生作內窺鏡檢查。

治療痛經,患者可先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一)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二) 定時運動:( 三) 熱療:熱水沐浴、或將加熱墊或熱水袋等敷於下腹;( 三) 舒緩壓力、( 四) 服用營養補充劑:可試用維他命E、維他命B1、維他命B6、奧美加3 脂肪酸、鎂等。

若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並不奏效,醫生會使用藥物治療,包括能抑制前列腺素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簡稱NSAID) 或荷爾蒙療法等,若痛經是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引起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適當的手術治療。

若症狀嚴重、其他治療方法都不奏效、而患者不再計劃生孩子,醫生或會建議採取子宮割除手術根治痛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