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與攞膽劑

[2017-08-15]

「三叔公, 你的三叉神經痛好了點沒有?」

「麥醫生,你上次開的藥食得我不知幾辛苦,頭痛、頭暈、踎低起身見頭痕、手腳冰凍兼心口嗱住嗱住痛。」

「隻藥真係咁唔掂?」

「作為精明消費一族,服用任何藥物之前,我先要瞭解它的副作用。包裝內的使用說明(Package insert)清楚列明,服藥後可能出現的包括頭痛、頭暈、頭痕、手腳冰凍、心口嗱住嗱住、肝腎功能異常等。不出所料,隻藥我只吃了一粒已着了道兒,頭痛、頭暈、頭痕、手腳冰凍、心口嗱住嗱住通通發晒出嚟,連肝臟和腎臟也隱隱作痛。」

「你啲感覺都好敏銳啫,肝腎功能有事唔使驗血都知。」

「幸好,電視有賣某維他命品牌的廣告,說能解決戚、痺、痠、痛。我見個明星講得隻藥咁好,便到乜臣氏買樽試試,不出所料,服藥後條三叉神經果然有所紓緩。」

「沒錯,假使嚴重缺乏維他命,神經線便會出現病變,該等患者需要高劑量補充劑(筆者按:選服維他命前,可先諮詢家庭醫生)。但三叉神經痛與維他命並無直接關係,服食補充劑照計不會帶來任何實質裨益。」

「可是我服藥後情況確是改善了。」

「那叫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一個臨牀醫學常見的現象。就個別患者而言,能構成症狀的包括客觀的生理因素和主觀的心理因素,兩者比重會因人而異,有時就算醫生提供了不正確或沒療效的治療,部分患者也會出奇地好轉,尤其戚痺痠痛等主觀症狀,醫好他們並非治療本身,而是治療附帶的暗示,所以患者信心愈大,譬如請充滿魅力的明星代言,安慰劑效應也會愈強。安慰劑相反是『攞膽劑』(Nocebo),即是就算開對了藥,患者也會因負面心理產生各種主觀症狀。」

「醫生,你一定是太沒有魅力,所以攞膽劑效應便特別強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