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專心地坐在電腦前面,經過大半天後才能完成所有工作。落班時陳先生突然發覺自己不能站直身子。勉強開車回家之後,陳先生感到腰部及右邊臀部至右腿後方非常刺痛。當晚陳先生因為腰腿痛所以整夜不能成眠。第二天早上,陳先生沒有上班,並立即去看醫生。醫生診斷他患上坐骨神經痛,處方服用消炎止痛藥,並轉介物理治療師繼續跟進病情。
上述坐骨神經痛發病案例其實非常普遍,很多時候都歸因於腰椎間盤抵受不住長期彎腰的壓力而向後突出壓住坐骨神經 (Lumbar Disc Herniation)。原來人類的每一塊脊椎骨之間都有一片被稱為椎間盤的軟骨,這片軟骨的外圈由纖維質的Annulus Fibrosus包裹著中間啫喱狀的Nucleus Pulposus,其作用尤如汽車的懸掛系統,可抵消地心吸力及日常活動產生的壓力。隨著年紀漸長,椎間盤外圈纖維質的強度會逐漸降低,中間啫喱狀的Nucleus Pulposus會較容易因壓力令外圈變形,甚至衝破外圈並壓向附近神經造成痛症。根據美國外科醫生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的數據顯示,每五十人中便會有一人因腰椎間盤突出而引發坐骨神經痛,其中約兩成患者的坐骨神經痛症狀更會持續六星期以上。
除了較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可引致坐骨神經痛之外,其它致病源還包括﹕
1. 腰椎管狹窄症 (Lumbar Stenosis), 即腰椎管因退化變得狹窄而擠壓到坐骨神經。
2. 腰椎滑脫症 (Spondylolisthesis), 即腰椎骨因退化向前滑脫而擠壓到坐骨神經。
3. 梨狀肌症候群 (Piriformis Syndrome), 即因臀部內梨狀肌收縮而擠壓到坐骨神經。
4. 意外受傷及腫瘤等亦有機會擠壓到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痛較常發生於四十歲以上人士。由於職業需要經常扭腰、搬運重物或長時間駕駛汽車人士會更容易患上此種痛症。平時常常坐著或較少走路者均較容易發病。
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包括腰椎至臀部、大腿、小腿、足部感到疼痛或痲痺、乏力。通常症狀出現的部位相距腰椎愈遠或範圍擴大即表示坐骨神經受壓的情度愈深,專稱為邊陲化(Peripheralization);相反如果症狀出現的範圍收窄或移近至腰椎附近則表示病情正逐步改善,專稱為中心化 (Centralization)。屬較罕見嚴重症狀的大小便失禁則有可能由於腰椎管內馬尾神經受壓引致馬尾神經綜合症 (Cauda Equina Syndrome),需要盡快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避免操控大小便的神經永久受損。
要確診坐骨神經痛,醫生首先會詢問有關痛症的病歷,之後再為病人從腰至腿部進行一些簡單檢查,以確定痛症部位、活動能力、負重狀態及相關神經受壓的情度及反應。如有需要,病人會被轉介接受X光、電腦掃描 (CT Scan)、磁力共震 (MRI) 等以確診坐骨神經痛的致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