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個性

[2016-09-13]

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視有這樣一則廣告:「XX信用證,真實的個性」─平平無奇的slogan,對當年甫出茅廬、沒甚個性的我,卻是受用非常,可能作為一名醫科畢業生然後實習醫生,最渴望是得到身份的認同,故此,我翌日便乖乖遞上申請表。真實的個性,言下之意是真實以外,還有虛假的個性,會被認同應是前者。然而,在消費市場底下,真假虛實的定義,當然不只這般簡單(扮晒睿智咁)。

與XX信用證同期,還有另一推銷某哥喇汽水的廣告,內容大致是這樣:話說生產商設立街站,邀請路人作blind tasting,輪流比試自家與對家品牌的哥喇,每次揭盅,勝出必定是自家品牌,還有測試者一臉「唔係啩」的大特寫。廣告潛台詞,是大家雖較認同對家,但真正好味顯然是這邊啊!科學家曾就這課題進行研究,有關報告見於2004年《Neuron》期刊。

研究利用磁力共振測試消費者腦部對汽水的反應。測試第一部分是「飲汽水」,在兩隻哥喇中,當受試者嘗到較為受落的味道,大腦殼核的腹面(Ventrum putamen,腦部感官的回饋中心)便會出現反應,這代表生理上真實的快樂。到測試第二部分「看汽水」,當受試者看見較為認同的包裝,出現反應卻是前方額葉的內側(Medial prefrontal cortex,主管自我及個性的部位),而測試前後兩部分更可以毫不吻合。由此可見,生理上的快樂並不等於心理上的認同,前者才是真實,後者亦即所謂的個性,卻是可以虛假和營造出來的。類似的神經市場理論(Neuromarketing)已廣泛用於商品開發之上,當然,生產商重點是如何提升消費品的個性,哪管後者是真是假。

說回XX信用證,陪伴我廿載後,雖然有關賬戶已遭取消(可能由於使用率不高;很慚愧,在下以八達通消費已足夠有餘),但期間生活上的磨練和得着,及從中累積到的「真實的個性」,卻不會因此被褫奪,而筆者與營辦商,也總算各取所需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