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二)

[2016-07-19]

杞人憂天,到了廿一世紀,杞人已成為納稅人,憂天的責任亦已交由公職人員代勞。腦神經科例會:「黃先生,六十八歲,有心律不正病史,電腦掃描診斷為中風,本來打算處方薄血藥以預防中風復發,但磁力共振發現他腦部曾有出血。」

腦科主任醫生甲:「報告說病人曾經出血,我們應否用薄血藥? 大家點睇?」

高級醫生乙:「熒光幕左邊是電腦掃描,右邊是磁力共振,病人患了典型的中風,至於出血位置……」

高級醫生丙:「磁力共振第三組SWI sequence,第五幅,對,左下角放大,後方那1mm黑點就是報告說的出血。」

乙:「That's classical,根據醫學文獻,磁力共振找到隱性出血的敏感度,比電腦掃描高四倍,文獻也記載,隱性出血會增加腦溢血的風險。」

甲:「那薄血藥呢?用還是不用?」

丙:「患者有心律不正,不處方薄血藥很大機會中風復發,知道他有隱性出血是由於做了高解像掃描。其實隱性出血在長者中並不罕見,過往磁力共振還未普及時,我們不也是照開薄血藥?」

甲:「No、no、no、no!見不到猶自可,但報告寫明有出血,所謂上得山多終遇老虎,將來有事家屬肯定怪責我們。不給薄血藥患者中風是疾病使然,給了薄血藥患者出事便是醫療事故,乙醫生,你認為呢?」

乙:「這情況……國際間仍未有指引可供參考,開什麼藥不如由主任拍板。」

「我只想指出問題讓大家討論,既然沒有共識,我建議諮詢神經外科和心臟科,讓他們做決定。」杞人憂天,醫生卻憂杞人甚於天。Defensive Medicine的精髓,是要把風險管理做得(或卸得)滴水不漏,及以小人之心猜度病患之腹;至於醫者應有的承擔,那已是題外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