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不斷刻意經營,不斷斥資動員,不斷投放人力物力,多年下來,市民的滿意度與認同感卻是屢創新低,屬於表現失敗。大家請勿誤會(也毋須為我的口不擇言擔心),筆者說的只是市民對醫療服務與前線醫護的滿意度和認同感,僅此而已。香港每年的醫療開支也所費不菲,然而,花掉N個percent 的GDP後,非但吃力不討好,更換來劣評如潮,原因究竟何在?
過去十多年間,醫療科技的進步是有目共睹,今天的手術已是前所未有地微創、掃描前所未有地高清,還有標靶藥物、生物製劑、單株抗體……結果,病人的存活率與治癒率也是前所未有的高,不過,愈見完善的醫療,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卻愈見崩壞。閣下或會反駁,科技是硬件而已,重點是醫護的態度,然而,不管私營或政府醫院,對醫患的公關事宜(沒錯,醫生也講公關了)也是前所未有地虛懷若谷、從善如流,但那仍扭轉不了敗局。
且讓筆者稍稍扯開話題(也請稍稍為我擔心),但凡哪個國度發生超大型事故,或是危險品倉庫爆炸,或是堆填區塌泥,或是高鐵追撞、港X澳塌橋、三跑陸沉,當局必定第一時間派員搶險善後,再順勢發布消防奮勇救出生還者的官方照片,微博(微博,不是臉書)也會例牌出現數以萬計的讚─明明是人禍,但只要虛晃一招乾坤大挪移,便能將所有責任化解於無形,更博得全國掌聲。
香港公立醫院的情況剛好相反,我們平日步步為營,做足預防措施及安全指引,務求將出錯率減至最低。不過,所謂久守必失,偶然發生的醫療事故甚至疑似事故,就算未必涉及人為失誤或根本不在醫生控制範圍之內的,也會慘遭市民及媒體羣起聲討。違規瀆職則受全國表揚,非戰之罪卻為千夫所指,要解釋這詭異現象,惟有引用一句民間諺語: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冇屍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