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正派武林高手行走江湖時遭遇到大批邪派中人伏擊圍攻。正派高手幾經艱苦才能殺出叢圍,逃入渺無人煙的山林之中。正派高手今次雖能僥幸逃脫,但已身負重傷,惟有在荒山之中尋找一個山洞暫時棲身。正派高手於是一邊養傷,一邊翻閱隨身攜帶的武林秘笈,重練自身門派的高深武功。正派高手深信只要將秘笈內的所有武功練好,便能恢復功力。正派高手的練功過程雖然刻苦,但每次一想到只有恢復功力後才有能力保護自己、才可以離開山洞回去行走江湖、才敢去找那幫仇家報仇雪恨,他便會加倍努力去鍛練,直到完全恢復功力後出關離去。
你沒有眼花看錯,以上情節雖然經常發生於武俠小說之中,但其實跟現實生活及醫療健康亦有關系。物理治療師在醫治病人時會著眼於功能康復這一項目上。所謂功能康復(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亦即是幫助病人受傷的身體部位恢復功能。
舉一個例,病人因五十肩病發令肩膊無法正常活動,難以伸展手臂去穿著衣服、難以伸手去拿起重物、駕駛汽車時亦難以伸手去拉安全帶。物理治療師於是悉心地治理病人,先為病人消炎止痛,然後逐步為病人的肩膊恢復功能。哪物理治療師到底如何為病人恢復功能?其實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病人肩膊的結構逐漸地向所需要的方向伸展,再配合功能所需活動方向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例如伸手摸向腰後其實是由肩膊的後伸及內旋兩個動作組成,並需要肩膊二頭肌及岡下肌的協同伸展。要恢復病人伸手摸向腰後的功能,物理治療師便要訓練上述動作及肌肉組織。
上述的功能訓練概念其實自古時已有。例如從古時流傳下來的少林拳及太極拳等拳法都是將一些人體結構原有的活動能力加以組合發揮。所以你不難發現每一套拳法內的一招一式都是由淺入深,逐步讓練功者的體能得以發揮提昇。
回說前述那位正派武林高手剛開始在山洞內練功的情況:正派高手感到被砍傷了的肩膊雖然外傷已經癒合,但是手臂卻難以伸展自如,亦完全無力拿起腰間的配刀,更惶論舉刀自衛!在山洞內總是感覺又濕又冷,令剛癒合的傷口更覺不適,真想盡快離開這個鬼地方!正派高手於是拿出武林秘笈,將裡面的所有武功從頭練起。他發現原來秘笈內的招式練習次序是恢復功力的主要關鍵!例如為了訓練拿起腰間配刀,他先要練好馬步(之前足部在逃走時扭傷了),再鍛練腰背能夠伸展自如(之前腰背被敵人的暗器打傷了),之後再鍛練手臂能夠伸展自如,然後再訓練手臂的力量。到最後正派高手才能把全部動作組合起來鍛練,直至能流暢地一刀砍開山洞外柏樹的粗枝,正派高手才滿意地回到山洞休息。明日起來他又再重復練習,並躍上樹去砍更高的樹枝,逐漸增加訓練的難度及強度。如果這還不算是功能康復訓練,還會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