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生暗病:疑病症

[2015-06-08]

患有「疑病症」(hypochondria,又稱「健康焦慮症」health anxiety)的患者經常擔憂自己患上嚴重、甚至是可致命、但尚未被診斷出的疾病,就算在做過適當的檢查、而醫生已排除患上嚴重疾病的可能後,仍然為有患上嚴重疾病的念頭所折磨,導致長期嚴重的焦慮。

病者求診時,醫生會向患者及親友查詢詳細的病史、作臨床的身體檢查、心理評估及驗血及其他適當的檢驗;確診疑病症,患者必須符合「美國精神科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制定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的診斷準則,包括:

(一)被有患上嚴重疾病的念頭縈繞腦際,長達最少六個 月;
(二)被這個縈繞腦際的念頭所困擾;
(三)導致在個人的社交、工作或日常生活遇上困難。治療 疑病症的方法包括

(一)心理輔導,遵從醫生的指示:參加所有心理輔導治療及按時服藥,就算覺得病情已有改善,仍需接受適當的治療,直至醫生認為疾病已痊癒,否則病況會反覆、甚至惡化。
(二)教育,認識疑病症:對疑病症有正確的認識能消除患者的疑慮及恐懼,及激勵他們遵照醫生的指示接受治療。
(三)藥物,多種抗抑鬱藥物能有效醫治疑病症:在大多數的情況,自我治療是不會奏效的,患者必須與醫護人員合作,配合他們的悉心治療能令病情大為改善。留意警示訊號:與醫生及治療師合作,找出會導致健康憂慮的誘因,及預早訂定徵狀出現時如何應對的計劃,若發覺徵狀或個人的感覺及反應有變化時,應盡快求診。
(四)保持活躍:經常運動能改善某些症狀,例如抑鬱、焦慮、壓力等,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例如散步、緩步跑、游泳、打球等。
(五)不要抽煙、喝酒及吸食毒品:香煙、酒精及毒品能令症狀惡化或增加焦慮及抑鬱,亦會與服用的藥物產生相互作用而影響療效。
(六)與主治醫生維持良好的關係:若患者或醫生覺得病情的進展令人沮喪,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緊張,所以,患者應對醫生保持開放及誠懇、而不是懷疑及不信任的態度,避免轉換醫生或要求作不必要的檢查,但仍需要作定期的身體檢查,及身體覺得不適時應向家庭醫生診。
(七)不要作過度的資料搜集:不要在互聯網及經其他不盡可信的途徑搜集有關健康的資訊,因為有很大可能會找到與認為已患有的疾病相似的症狀,令焦慮「火上加油」。
(八)不要為輕微的症狀而緊張,也要抗拒要經常量度脈搏、呼吸及其他生命體徵的衝動,向醫生查詢合理的自我身體檢查。
(九)向親友求助:坦誠的溝通會舒緩親友對患者的沮喪,也可令患者明白及接受別人的關懷及支援。
(十)參加支持團體:與同病相憐的人討論共同關注的問題、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及互相學習其他應對的方法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