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疾病及感染可導致脾臟腫大(splenomegaly),從而令身體產生多種毛病。
其中包括:
(一)病毒感染,例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二)細菌感染,例如梅毒(syphilis)、心內膜炎
(endocarditis)等;
(三)寄生蟲感染,例如瘧疾(malaria);
(四)肝病,包括肝硬化(cirrhosis)等;
(五)多種不同的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
(六)血癌,例如白血病(leukemia)、淋巴瘤(lymphomas)等;
(七)代謝疾病(Metabolic disorders);
(八)脾臟或肝臟血管受壓或阻塞。脾臟腫大的患者並不一定感覺不適,若出現症狀會包括:(一)左上腹有脹滿或疼痛的感覺、並可能會伸延至左肩;(二)胃部容易感覺脹滿(因為胃受到腫大的脾臟壓逼);(三)貧血;(四)容易受感染;(五)容易流血或流血不止;(六)經常疲倦等。
醫生為患者作臨床身體檢查時可能發覺脾臟腫大,確診脾臟腫大及查出腫大的病因。醫生會為患者作更詳細的檢驗,包括:(一)驗血;(二)超聲波;(三)電腦素描;(四)磁力共振素描;(五)骨髓檢查等。由於患者容易出血、及流血是難於止血,所以很少醫生會為患者做穿刺活檢(needle biopsy)。若經過詳盡的檢查仍找不出病因,醫生會建議動手術把脾臟割除,然後放在顯微鏡下檢查、查看病因。
治療的方法視乎脾臟的大小、有沒有出現症狀或併發症及引起腫大的病因:
(一)若能找出引起脾臟腫大的病因,可針對病因而施以適當的治療,例如若因細菌感染引起的,可施以一個療程合適的抗生素;
(二)若患者並沒有出現症狀、又查不出病因,醫生會採取「觀察等待」(watchful waiting)。患者需定時覆診,若有不適的感覺,應盡快求診;
(三)若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或未能查出病因、或病因不能醫治,醫生會將患者的脾臟割除,在慢性或嚴重的個案,手術可能是康復的最好方法。
脾臟割除手術會令患者較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在手術前必須(如是急症,應在手術後盡快)接受多種防疫針注射,預防受到以下的細菌感染:(一)肺炎球菌(pneumococcus)、(二)腦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及(三)乙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 type b簡稱Hib)。並每年接受流感的防疫針注射、及每十年接受破傷風、白喉和百日咳的加強針注射。如有需要,也要接受甲型及乙型肝炎及水痘的防疫針注射。如有感染的跡象,應盡快求診,按醫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盡量避免到有疫症的地區或國家旅行。
此外,由於腫大的脾臟較容易受傷而破裂、導致可致命的內出血,所以患者應避免身體碰撞的運動,例如足球、籃球、冰上曲棍球等。改變日常活動的習慣,以減少脾臟受傷的機會;坐車時謹記扣上安全帶、以防在交通意外時令脾臟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