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看醫生(麥煒和醫生)

[2015-03-10]

「先生,你BMI剛好25,以中國人標準已算肥胖。」

「先生,你BMI剛好25,以中國人標準已算肥胖。」
「是。」
「你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家族史,所以較大風險患上腦血管病,我建議你定期驗身。」
「是,是。」
「你這個年紀也是脂肪肝高危一族,要注意戒油戒酒。」
「是的,醫生。」

那個唯唯諾諾的,正是本人。適逢購買保險驗身,趁候診先望望該年輕醫生的證書—MBChB(注:中大醫學院畢業),不是我的學生,況且受僱於高級商廈集團式診所做體檢的,定必貴人事忙,無暇閱讀在下的文章。對方不知道我的身份也是好事,至少可讓他正正常常地做好應該做的工作。然而,並非每位前輩也是這樣想的。

「黃醫生,請坐,近來病情如何?」
「咦,唔係KC睇我咩?」
「張教授去了吉隆坡講書,門診今天由我負責。」
「你是何時加入內科部的?」
「93年。」
「93好似係—記起了!是小珍,當年跟過我做Houseman,78年政府派我去英國考皇家醫學院院士,是全港首批,之後便私人執業做GP(全科醫生),所以你們這班後輩很少認識我。以前我們唸的是內外婦產兒,瓣瓣掂,瓣瓣精,現在的醫生心態不同了,又未捱過苦,個底又打得唔穩… 好了,你就跟上次我教KC開嘅藥照單執啦!」

令到整個診症過程毫無建設性,何苦呢? 筆者寫本文用意並非要挖苦某些前輩,而是希望藉此警醒行將成為前輩甚至患者的自己,想取得最佳的治療成果,還是不要妨礙後輩們正正常常地做好應該做的工作吧(不正常的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