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巡,今天的重點病人是一位三十來歲的靚媽。
早巡,今天的重點病人是一位三十來歲的靚媽。
駐院同事向筆者稟報病情:「十號牀是昨晚從觀察病房轉介入院的,急症室醫生起初以為是精神緊張引發的過度換氣症候羣(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後來senior round將診斷修正為懷疑中風,進行電腦掃描後便按程序收了來腦科病房。」
翻查急症室病歷,患者過去數天感到手腳麻痺,並有眼球活動癱瘓,兩者均非中風的典型症狀:「急症室醫生用了common things are common的原則,中風是最常見的腦神經急症,只要把症狀近似的患者都標籤為『中風』,便能在或然率上取得最大的贏面,但於臨牀醫學而言,我們當然不能就此了事。」
我開始檢查患者,發現她除了眼球癱瘓,還有神志迷糊的症狀,我跟着便敲了幾敲腱反射─謎底終於解開了:「各位觀眾,靚媽的診斷是... 燈燈燈凳 - 畢氏腦幹炎(Bickerstaff's brainstem encephalitis)!請替她檢驗GQ1b抗體,及盡快進行高劑量丙種球蛋白輸液。」
「電光火石間便能診斷出如此深奧的疾病,麥醫生簡直是繼福山雅治和林峯後最型仔的神探,集學識、膽識、洞悉力與睿智於一身,醫院有你坐鎮實乃病人之福。」
「言重了,什麼神探在下愧不敢當,我只是用了最基本的捷思法(Heuristics)。事實上,大部分同僚也是以類似的思考模式斷症的,根本就沒啥稀奇。」
我繼續分析:「所謂捷思法,其實是一種以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思考捷徑,憑着接觸患者的初步印象,我們心中已鎖定一個答案,跟着再進行針對性的搜剔,便能在最短時間內和以最簡略的資料,快而狠地得出結論。當我察覺靚媽有眼球癱瘓和神智迷糊,直覺已認定她患的是畢氏腦幹炎,所以便直接跳到腱反射檢查,她的腱反射果然異常,證實我的直覺是正確的。當然,我的優勢是曾經閱歷過類似的病例,因此便能把診斷一下子識別出來。」
至於「快、狠、準」的「準」,留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