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太溪穴 改善痛風

[2015-02-12]

一直被視為典型富貴病的「痛風」,以往多出現於五六十歲的病人身上,但隨着現代人飲食過於豐富、缺乏運動和對身體適當的調養,令到不少三十來歲的年輕人,均出現輕微「痛風」問題。要預防和紓緩痛風問題,除飲食習慣外,平日適當刺激某些下肢穴位,均有改善功效。

一直被視為典型富貴病的「痛風」,以往多出現於五六十歲的病人身上,但隨着現代人飲食過於豐富、缺乏運動和對身體適當的調養,令到不少三十來歲的年輕人,均出現輕微「痛風」問題。要預防和紓緩痛風問題,除飲食習慣外,平日適當刺激某些下肢穴位,均有改善功效。

香港康德堂註冊中醫師林志恒指出,在中醫角度並無「痛風」一詞,但凡類似的徵狀,如突然性的關節疼痛、關節紅腫和非對稱關節病發,均屬於中醫「痺症」範疇。問題多源自於不良的飲食習慣,進食過多高嘌呤的食物,如蝦、蟹、肉類、動物內臟和菇菌類蔬菜等,令身體尿酸失衡因而引致關節疼痛。中醫認為這些患者大多數都是脾胃較弱,由於消化運作功能失調,因此難以將這些致痛物消化排泄出體外,在體內積聚致病。其次,痰濕濕熱類型體質的人士,即身體較肥胖又缺乏充足運動者,因身體血氣較弱,也易令濕熱和瘀血困阻於體內,因而較易出現痛風問題。

此外,痛風多集中在下肢的大關節,如膝蓋、足踝和大𧿹趾等,並且多只發生在一邊關節。林志恒直言,痛風一旦病發,最即時的紓緩方法就是飲用大量清水,用以稀釋血液中的嘌呤濃度,並需減少進食高嘌呤食物。長遠則可用中藥調理身體,例如在中醫指導下,以蒼朮、黃檗等清熱解毒的藥材,去疼解結,疏通氣血,長遠改善脾胃運化功能。至於平日亦可自行在家按壓一些關鍵穴位,每日按壓三分鐘,即有助刺激氣血運行、散瘀通絡。如遇急性病發,則需以針灸刺激穴位放血,方可即時緩減痛楚。

保健穴位

太溪穴
位置:位於足部內側足踝的後方,與腳跟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具益腎降火的功效,有助改善足熱足痛。

血海穴
位置:坐下後於膝蓋內側凹陷處上方,會有一塊突起的肌肉,肌肉頂端即為血海穴。

功效:有助促進血氣運行,但須注意孕婦及婦女來經時不宜按壓。

陰陵泉穴
位置:該穴位於小腿內側,膝蓋下方脛骨內側的凹陷處,而脛骨外側的則是足三里穴。

功效:具有清熱利濕、健脾通經的功效,可改善膝關節痺痛。

豐隆穴
位置:腿外膝眼與外足踝之正中間,並與脛骨前外側約1.5吋處的交匯處。

功效:具有祛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改善下肢痺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