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可用來醫治喉嚨痛﹑咳嗽﹑眼睛發炎﹑傷口發炎﹑香港腳 ﹑腸胃不適﹑便秘﹑腹瀉等毛病﹐也用於潤膚霜﹑面霜﹑沐浴用品﹑洗頭和護髮用品等。不過﹐進食蜂蜜也可能會出現副作用﹐新鮮採集的蜂蜜含高份量的花粉﹐對花粉過敏的人吃了可能會有不良的反應﹐過敏反應大都是輕微的﹐但偶然會有嚴重的反應﹐在市面出售的蜂蜜大都經過人工處理和過濾程序﹐故只含低份量的花粉。
。郭詠觀醫生 (Dr. Jason Kwok)
蜜蜂從花朵採取花蜜(nectar)﹐帶回蜂房(hive)﹐經濃縮後釀成蜂蜜(honey)﹐儲藏在蜂巢(comb)內﹐供應食物讓牠們渡過寒冬﹐蜂蜜的顏色﹑香氣和味道取決於蜜蜂採取花蜜的花的種類﹐氣候﹑濕度和地理環境也會影響蜂蜜的特性。蜂蜜主要含葡萄糖(glucose)和果糖(fructose)﹐這兩種糖份在人體的消化道不需被分解﹑而能直接被吸收。所以﹐進食後能立時為人體提供能量和補充體力﹐蜂蜜亦含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但不含膽固醇﹐所含維他命和礦物質取決於蜜蜂採蜜的花種﹐蜂蜜的含鈉量低於百份之二﹐符合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簡稱FDA)訂不含鈉的標準﹐故適合要求低鹽的血壓高﹑心臟病和腎病等患者。
蜂蜜可用來醫治喉嚨痛﹑咳嗽﹑眼睛發炎﹑傷口發炎﹑香港腳 ﹑腸胃不適﹑便秘﹑腹瀉等毛病﹐也用於潤膚霜﹑面霜﹑沐浴用品﹑洗頭和護髮用品等。
不過﹐進食蜂蜜也可能會出現副作用﹐新鮮採集的蜂蜜含高份量的花粉﹐對花粉過敏的人吃了可能會有不良的反應﹐過敏反應大都是輕微的﹐但偶然會有嚴重的反應﹐在市面出售的蜂蜜大都經過人工處理和過濾程序﹐故只含低份量的花粉。
蜂蜜可能含毒素﹐夾竹桃(oleanders)﹑杜鵑花(rhododendrons﹑azaleas)﹑山桂(mountain laurels)等的花蜜含杜鵑毒素 (grayanotoxin)﹐對蜜蜂無礙但對人類有害﹐進食了從這些花採取的蜂蜜會染上『蜂蜜中毒症』﹐中毒的癥狀包括暈眩﹑乏力﹑冒汗﹑噁心﹑嘔吐等﹐嚴重的會導致低血壓﹑休克﹑心律不齊﹑痙攣﹐甚至死亡。
進食天然﹑未經處理的蜂蜜增加中毒的風險﹐尤其是蜂農只養殖少數的蜂房﹐在市面出售﹑經人工處理過的蜂蜜﹐由於集合來自不同來源的蜂蜜﹐把可能存在的毒素釋稀﹐大大減低中毒的風險。
此外﹐在新西蘭某些地區﹐有一種名為vine hopper的昆蟲﹐以馬桑科矮樹(tutu bushes)作食糧﹐吸取樹汁(sap)釀製樹蜜(honeydew)﹐樹蜜含馬桑毒素(tutin)﹐對蜜蜂無礙但對人類有害﹐若蜜蜂收集這些樹蜜作蜂蜜﹐有機會把馬桑毒素混在蜂蜜內﹐毒素耐熱﹐雖經高溫和人工處理仍不能把它分解﹐中毒的癥狀包括嘔吐﹑暈眩﹑譫妄(delirium)﹑緊張﹑痙攣﹑昏迷等﹐嚴重的可致命﹐為減低生產有毒的蜂蜜﹐新西蘭政府已於2001年12月規定﹐蜂農必須監察馬桑科矮樹﹑vine hopper和蜂場三公里內蜜蜂的覓食情況。
蜂蜜並不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但可能帶有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的孢子﹐成年人和較年長的兒童吃了肉毒桿菌的孢子是不會染病的﹐因為﹐在他們大腸內的正常細菌能把孢子殺死﹐但嬰兒則可能染上『肉毒桿菌中毒症』(botulism)﹐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而在他們大腸內的正常細菌還未紮根。孢子耐熱﹐雖經高溫消毒仍不能把它殺死﹐進食後﹐孢子生長繁殖﹐釋放出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中毒會導致弛緩性痲痺(flaccid paralysis)﹐渾身乏力﹐其他癥狀包括便秘﹑無精打采﹑食慾不振﹑叫喊無聲﹑眼皮下垂﹑面無表情﹑口流唾液﹑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便秘通常是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症的第一個癥狀﹐但很多時會被忽略。雖然肉毒桿菌孢子也會經其他途徑 (例如泥土) 傳播﹐但蜂蜜是從飲食感染肉毒桿菌孢子的唯一源頭﹐所以﹐為安全計﹐不要餵蜂蜜給不足一歲的嬰兒﹐也不要為了要制止他們的哭叫聲﹑而把『奶嘴』(pacifier) 蘸上蜂蜜﹑然後給他們吮﹐在美國﹐由於這項公共衛生的訊息廣泛傳播﹐現在﹐只有少於百份之五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症的個案是經由進食蜂蜜引起的﹐加拿大衛生部 (Health Canada) 也提出相同的忠告﹐不要在嬰兒的飲食加進蜂蜜和在奶嘴蘸上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