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大概是當今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課題。減肥人士當然緊盯着每天的磅數上落,過瘦者一旦突破一百磅大關,同樣歡天喜地─只是可有想過,這一百幾十磅的數字背後,如何反映你的健康指數?這次,我們找來有最多機會替病人磅重的營養師,剖析體重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如何解讀自己的磅數?
1.體重由什麼構成?
我們磅重,通常關心總磅數的上落。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營養師黃以昕指,若要準確分析體重與身體健康狀況的關係,還應仔細分析「身體成分」的變化。
「體重」主要由四大成分組成:水、脂肪、蛋白質(即肌肉)及礦物質(即骨骼)。總磅數增加,有機會是健康問題,如脂肪上升或水腫,也可以是肌肉增長。留意男女的身體成分比例先天不同,男士肌肉較多、女性脂肪比例則較高。
2.什麼是過胖?
脂肪比例上升,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女性脂肪比例應介乎20至30%、男性為15至20%。脂肪積聚位置也是關鍵,若全身脂肪平均分佈,尚可接受;脂肪積聚腰腹形成「中央肥胖」、亦即「蘋果」身形,患上心臟病、糖尿病、血壓高等風險較大。所以除體重外,腰圍也是健康指標,男士腰圍建議少於九十厘米、女士少於八十厘米。至於女士最怕脂肪積聚臀部與大腿的「啤梨」身形,暫無研究發現與患上慢性疾病有關。
3.什麼是消瘦?
別只怕變胖,突然消瘦也是警號。體重過輕會令免疫力減低,新陳代謝也會減慢。如長者脂肪比例下降,走路跌倒時會失去脂肪作為「咕」的保護。營養師的提醒是:長者每年體重下降一至兩磅屬正常現象,要警覺的是如果在短時間內跌磅的話,就好像一個月內下跌5%體重,便要留意是否進食出問題,營養不良;活動不足可致肌肉流失,同樣會跌磅。
4.磅重應有幾頻密?
並不建議每天磅重,因為對體重太過敏感,可致情緒問題,況且每天磅重其實變化不會太大。每星期磅重一次,已經足夠反映體重的變化,竅門是固定時間─每周選定一個時間上磅,如逢周一的上午九時,如此便可在大致相近的身體狀況下,量度較準確的體重。
5.早、晚磅重,有分別嗎?
其實,早、晚磅重,其實是有分別的。通常在早上,人的水分比例較低,晚上則水分比例較多。那麼早上磅重,豈不會「輕」一點?別忘若分析身體成分,脂肪比會因水分減少而拉高,所以是沒有哄騙自己的法子。況且,正確方法是觀察體重的走勢,若選定早上磅重,便抵銷早晚之間的些許差別。
6.哪種磅最適用?
傳統的彈弓磅可量度總重量,但使用愈頻密,彈弓愈快鬆弛,讀數愈不準確,可細閱說明書。電子磅會比彈弓磅為佳。所有磅都有誤差,在家與診所磅重出現不同的數字亦不足為奇。以同一個磅的磅數來比較,觀察體重走勢才是準確。
7.脂肪磅有用嗎?
測脂磅的原理,是以磅上的鐵片釋出微電流通過身體,因脂肪是身體唯一不傳電的物質,透過量度出入身體的電流差別,便可推算脂肪比。腳踏加手握的脂肪磅才能令電流通遍全身,一般手握的測脂儀準確性不高。影響導電性的因素都會令讀數不準確,如塗上潤膚霜會阻礙電流,量度脂肪比會較高;扁平足人士因腳枕較多,減低導電性,同樣度出較高脂肪比。
8.什麼人不宜使用脂肪磅?
體內安裝心臟起搏器、接受骨科手術留有鐵片或釘在體內者都不適宜,前者因擔心微電流影響起搏器運作,而鐵片導電性較高,可令脂肪比讀數減少。孕婦亦不適宜,雖然微電流應不會影響胎兒健康,但因懷孕時身體脂肪與水分定必較高,故沒需要量度脂肪比。
9.最理想的磅重狀態是什麼?
許多人在洗澡後立即量度體重,其時因身體較濕,若用脂肪磅,量度到的脂肪比會略低。而每次磅重時,衣著最好一致,以輕便家居服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