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禦 洗手與口罩之科學

[2013-05-29]

H7N9禽流感使中國人心惶惶,但從坊間的氣氛看來,似乎市民都「定檔」了許多,大概香港人經過「沙士」的洗禮,的確養成了傳染病的防疫意識。

傳染病是一門很複雜的科學,但說到預防傳染病,方法非常「簡單」洗手與佩戴口罩。雖說看似簡單,其實兩者大有學問。明白背後的科學,閣下的防疫措施便可做到更足。

「洗手與佩戴口罩,是最基本又最有效預防交叉感染的方法。」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國際感染控制中心總監孫桂萍指,在護士訓練課程中,感染控制是基礎知識,因為醫院本身就是傳染病的高風險環境。

醫院常見的交叉感染可分幾大類:

‧ 接觸傳播: 透過直接接觸患者而傳染,常見如疥瘡、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等。

‧ 飛沫傳播:透過病人的飛沫而傳染,因飛沫有一定重量,通常在離開病人一米範圍內仍可傳染,如流感等。

‧ 空氣傳播:透過空氣飄浮而傳播,由於傳染病毒或細菌等分子更細,故此傳播範圍廣泛,例如可污染整個病房的空間。

學校研究: 洗手減缺席率

要有效預防交叉感染,洗手是必要的步驟之一,而洗手的幫助不僅適用於醫院,社區內亦然。孫桂萍指,外國有許多研究發現鼓勵洗手的措施,可以帶來實際的效用。其中丹麥於2009年曾進行一項研究,分析洗手與學生缺席率的關係,652名來自兩間學校、年齡介乎五至十五歲的學生參與研究,洗手組指定於第一課、午飯前及放學回家前洗手,對照組則維持平日的洗手措施。三個月後,研究發現洗手組學童的缺席時間較對照組為少,其中洗手組的女學童平均缺席1.05課、對照組女童則有1.5課;至於男童,洗手組平均只有0.87課、對照組為1.12課,反映若有執行洗手措施,在人羣聚集的環境下,可見有預防傳染病的作用。

口罩二合一

口罩在沙士後這十年間,使用更趨普及。以口罩預防傳染病,必須先了解不同口罩的特性,簡單而言,口罩可分為醫療口罩(surgical mask)及顆粒過濾口罩(respirator mask),前者是最普及使用的掛耳式口罩,後者則是我們熟悉的N95口罩。其中一間口罩供應商3M香港的安全及標識事業部高級經理李耀明指,N95歷史悠久,技術亦已經非常成熟,其三層設計主要以中間的過濾棉作阻隔,此功能來自兩方面,一是不織布物料(不規則的纖毛分佈可作物理上的阻隔),二是加入靜電(以吸引微粒依附在內層)。

至於醫療口罩本來供醫生進行手術時用,主要作用防止飛沫污染病人傷口。沙士過後,為了加強N95功能,開始出現「二合一」口罩,即將醫療口罩的防飛沫塗層技術,應用為N95的外層,使N95除過濾顆粒也能抗飛沫滲透,現時許多醫院主要使用新型的N95口罩。該公司技術專家李育榮補充,口罩的功能聲稱如95%防菌等,旨在說明在實驗室研究中,那一片物料通過過濾細菌的測試,「但實際使用時口罩始終有漏氣的可能,若是透過空氣傳播,仍有感染的機會。若是飛沫傳播,患者佩戴可避免自己傳播給別人。」

由於現時H7N9的傳播途徑未明,李耀明指尚待官方的資料,才知道哪種口罩適用。但他認為,市民若患上上呼吸道感染,或在擠迫環境遇上別人患病,可使用一般醫療口罩。他亦補充,N95在沙士時主要在美國生產,沙士後該公司開始在亞洲設立生產線,除了令成本下降,也可確保供應穩定,如現時該公司在香港出售的N95由韓國生產,而上海的生產線則主要供應內地。

2002年世衞推酒精搓手液

洗手,真可成為一門「專科」。傳統使用肥皂與水的「標準」洗手,指引是每次需時四十秒。孫桂萍指,世界衞生組織(WHO)於2002年開始推廣使用酒精搓手液,在實際應用上,它方便了不少醫護人員,因為在接觸病人前、完成醫護程序後、接觸下個病人前,理論上都需要洗手,但在忙碌的病房工作間內,要多次奔走洗手盆與病牀間,其實難以執行。但現時,每張病牀旁都放置了酒精搓手液,令洗手變得更「就手」,可大大改善醫護人員的依從性(compliance)。

世衞除了建議使用酒精搓手液,亦對其配方列出指引,包括兩種:

‧配方一:80%乙醇(ethanol)、甘油、雙氧水

‧配方二:75%酒精、甘油、雙氧水

酒精與乙醇屬同一化學物,含量有別,但都在有效消毒的濃度之間(詳見另文)。現時公立醫院使用的為配方一,亦即酒精可殺菌濃度的最高比例。而每次酒精用量需達5-10cc(約掌心可兜起的分量)才足夠。何以配方指引還包括甘油?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現時的消毒產品林林總總,其實都是由幾大類的消毒劑製成,分別在於添加的額外成分,其中最主要是潤膚功能,「許多消毒劑都會刺激皮膚,醫護人員如護士整天都需要洗手,長期刺激會令皮膚乾燥,一旦抓損增加感染機會。」

他解釋,工業用酒精是最常用的消毒劑,其消毒功能雖然廣泛,卻同時會融解皮膚表面的油分,在酒精揮發時會扯走更多皮膚水分。所以許多產品會添加甘油(Glycerine)這些潤膚成分。

濕疹患者如何洗手?

崔俊明指,這的確是濕疹患者的困難,因為幾乎所有清潔消毒成分,都有刺激皮膚、令皮膚乾燥的特性,而濕疹患者除了使用類固醇治療,另一護理重點正是要替皮膚保濕。他建議患者選購洗手用品時,可選擇加入蘆薈、甘油等滋潤成分含量較高的產品,以減少刺激皮膚。另要避免有香味等其他添加劑的產品,「成分愈簡單愈好」。而且要切忌因痕癢而抓損皮膚,增加細菌病毒「有機可乘」入侵身體的機會。

洗手之百科

即使用肥皂與水洗手,別以為定必能夠「洗淨」。孫桂萍指,許多研究發現,人們洗手時有「盲點」,常見是拇指、指尖、虎口位、手腕等。所以,一次標準的洗手該有七個步驟。每次洗足四十秒是否「黃金標準」?「許多人都問洗多久才算夠?雖說是四十秒,但有人快有人慢,這只是籠統的說法,反而部位、次數更重要,就是在七個指定部位,每處要搓五下。」她又提醒,女士的水晶甲、指甲裝飾及戒指是外來物,它與手指之間的罅隙也是藏菌黑點,洗手時要多加留意,最好用細刷來刷淨。

水也是洗手時的重點,孫桂萍指研究已證實,水溫對消毒功能沒有影響,即冷、熱水並無分別。但要留意,許多人習慣在開動的水龍頭下洗手,但消毒劑要接觸皮膚一些時間,才能發揮消毒功效,在流動的水下洗手,會稀釋洗手液,減低其功能,所以應在完成洗手步驟後,才開水沖淨雙手。

最後一步: 如何乾手?

洗淨了手,但乾手方法錯誤也會污染。孫桂萍指,過往有許多科研嘗試了解不同乾手方法的衞生程度,公共的滾筒式毛巾並不建議使用,而曾有日本研究指,使用乾手機時手部靜止會比撥手為佳,若乾手機有紫外線功能,殺菌效果最好。至於使用抹手紙是最理想的方法,而它清潔指尖的效果,較掌心及手指為佳。

-----------------------------------------------------------------------

鼓勵洗手 軟功有效?

醫護人員以正確方法洗手,有助減低醫院病菌傳染風險,這點過往許多研究均已證實。但實際情況是,醫護人員忘記洗手,是很容易發生的情況。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機構行為學教授David Hofmann,研究什麼方法可鼓勵醫護人員多洗手。他於一間醫院的洗手盆旁,先後貼上三款標語,然後觀察兩星期,比較梘液與消毒劑的用量。所列標語分別是:「手部衞生防止閣下染病」、「手部衞生防止你的病人染病」及「洗手時請用梘液」。結果發現,以病人利益為本的標語,讓使用梘液比率上升33%,David Hofmann認為身在滿佈病人的環境工作,讓醫護人員都深信自己的免疫系統較為強壯,不易染病,以「保護病人」為洗手理由,更能說服他們行動。

-----------------------------------------------------------------------

常用消毒成分

火酒(Alcohol)

用途:最常用而用途亦最廣泛的消毒用品。消毒的有效濃度為60-80%,因高濃度的酒精與細菌接觸時,會令菌體表面迅速凝固形成一層薄膜,細菌內部細胞不單未有徹底殺死,還可能會衝破薄膜而「復活」。
留意火酒易燃,使用酒精搓手液後避免立即接觸燒烤爐(如BBQ時)或煮食爐。待酒精完全揮發後,才可取食物。

可殺滅微生物種類:革蘭氏陽性(gram +ve)/革蘭氏陰性(gram -ve)細菌均可(包括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等)。肺結核菌、真菌。而病毒、細菌孢子、單細胞微生物(如亞米巴變形蟲)亦可殺滅。

氯二甲苯酚(Chloroxylenol)

用途:即滴露消毒水的主要成分。留意此成分只適用於殺死細菌,不能殺死病毒,而感冒屬於病毒感染,換言之,感冒打噴嚏後以滴露消毒水噴灑枱面,其實無助於消毒。而市面「滴露」品牌的產品系列,不都是含有氯二甲苯酚成分,選購時要小心閱讀標籤。初生九個月或以下嬰兒不宜使用。

可殺滅微生物種類:主要用作殺菌,尤其大部分革蘭氏陽性細菌。但對金黃葡萄球菌及革蘭氏陰性細菌則作用稍遜。而對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ssp.)及細菌孢子則無效。

聚維銅碘(Povidone Iodine)

用途:手術時或接觸高風險病人時常用,屬非常強效的消毒劑。但不適用於嚴重燒傷及傷口,因刺激強烈會令病人非常痛楚。容易沾污衣服與物件,難以清洗。

可殺滅微生物種類:屬廣譜殺菌劑,對大部分細菌、病毒、真菌、單細胞微生物及細菌孢子均有消毒作用。

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用途:即雙氧水。常用於清潔傷口、潰瘍、發炎,亦是口腔清潔用品常見成分。

可殺滅微生物種類:世衞的酒精搓手液配方指引中,成分除了火酒亦包含雙氧水。

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

用途:皮膚清潔劑,亦常用於牙科如口腔清潔(漱口水)或脣瘡藥水等。

可殺滅微生物種類:革蘭氏陽性/革蘭氏陰性細菌。兼性厭氧菌、兼性需氧菌、酵母菌等。牙周病患者亦可用以殺菌。

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

用途:即漂白水。只用作環境清潔,非人體使用。常說1:99,即將每份稀釋的清潔劑以5.85%次氯酸鈉混入99分清水;而濃度較高的1:49即以5.85%次氯酸鈉混入49分清水內。

可殺滅微生物種類:能快速殺死大部分細菌、部分真菌、酵母菌、病毒及單細胞微生物。接觸時間較長的話,可殺死部分細菌孢子。若濃度更高(即10,000ppm)甚至可殺死乙肝病毒及愛滋病病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