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置換手術併發症

[2023-02-10]

安省衛生廳長瓊斯(SylviaJones)表示,省府將在2月引入立法,向新模式邁進。她說:「這項立法將加強對社區手術場所的監督,使患者能夠繼續獲得應得的醫療保健,並提供更多的靈活性,以繼續擴大獲得更多手術的機會,進一步減少等待時間。」

(1)細菌感染(infection):

沒有任何手術是沒有風險的,有少部份接受髖和膝關節關節置換手術的人會出現細菌感染,感染率約為百分之一。細菌感染可發生在傷口或深藏在人工關節附近的組織,感染可出現在病人仍在醫院留醫或已出院在家裏休養的時間,但有些感染可在手術後多年才出現。細菌進入人體的途徑包括:(一)皮膚的傷口;(二)牙科手術、包括拔牙及牙根管治療術(Root Canal Therapy);(三)其它手術等。由於人工關節是用金屬、塑料或陶瓷等材料製成,不是屬於人體已有的物質、而是異物(foreign materials),令人體的免疫系統難以清除和消滅,使入侵的細菌繁殖而導致感染。增加在關節置換手術後受細菌感染風險的因素包括:(一)免疫缺陷,例如患有愛滋病、淋巴瘤(lymphoma)等;(二)糖尿病;(三)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 alartery disease)、導致手和腳的血液供應不足;(四)肥胖;(五)正接受免疫抑制療法(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例如化療或類固醇等。

關節關節置換手術受細菌感染的症狀包括:(一)在手術後運作良好的關節出現疼痛加劇或關節活動範圍減少;(二)腫脹;(三)傷口附近出現紅腫;(四)傷口流膿或其它液體;(五)發燒、發冷、夜汗等;(六)疲倦等。

若懷疑關節置換手術受到細菌感染,趁早作出準確的診斷和施以及時和合適的治療能有效痊癒,醫生會向患者詳細查詢病情和作仔細的臨床檢查,然後按患者的實際情況會作出以下的檢查:

(一)影像學檢查(Imagingtests):包括X光、骨骼掃瞄(bonescan)等,查看人工關節有沒有受到感染;

(二)化驗室測試(Laboratory tests):除了做常規的全血細胞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簡稱CBC:白細胞數目升高顯示有炎症)外,醫生可能會安排做測量炎症指標的檢查,包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簡稱CRP)和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簡稱ESR),雖然這兩個測試都不能確診感染,但若其中一個指標升高或兩個指標都升高,便顯示受感染的概率很高,若兩個指標都是正常,受感染的概率就很低。

(三)抽取關節內的液體作分析:醫生會用針從關節內抽取液體所分析,查看白細胞的數量(高的白細胞數量顯示感染),及在顯微鏡下觀察有沒有細菌或其它可致病的微生物。

治療的方法包括(一)非手術治療和(二)手術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有些個案只是皮膚和關節周圍的組織受到感染,感染並沒有伸延至人工關節內,這只屬表層感染(superficial infection),若及早發覺,醫生會使用經靜脈注射或口服的抗生素,早期的表層感染接受及時和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是有很高的成功成效。

下一期將繼續和大家探討節關節置換手術後出現細菌感染的手術治療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