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損傷:急性損傷

[2022-12-16]

軟組織(soft tissue)損傷最常見的是肌肉(muscles)、肌腱(tendons)和韌帶(ligaments)受損,通常是在體育和鍛煉活動中受傷,但有時也可在簡單的日常生活裡受損,就算得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軟組織損傷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復原,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軟組織損傷可分類為:(一)急性損傷(Acute injuries)和(二)過度使用損傷(Overuse injuries)。

(一)急性損傷:是因突然而來的創傷引起的,例如跌倒、扭傷、碰撞等,導致扭傷(sprains)、拉傷(strains)和撞傷(contusions、又稱挫傷)等;當發生急性軟組織損傷後,初步治療是按照通常是非常有效的PRICE原則:

(1) P:保護(Protection)

(2) R:休息(Rest):停止導致受傷的活動,若受傷的部位是下肢,醫生會建議使用枴杖、避免承重,令創傷不會惡化;

(3) I:冷敷(Ice):用冰袋敷在患處,不要將冰直接敷在患處,每天多次,每次二十分鐘,在受傷的最初二十四小時內可每1至2小時重複一次,然後逐漸減少冷敷的次數,受傷後持續冷敷三天。

(4) C:加壓包紮(Compression):為防止繼續腫脹和出血,可用彈性壓力繃帶包紮傷處。

(5) E:抬高(Elevation):為了減少腫脹,在休息時將傷處抬高過心臟的水平。

此外,在受傷後的最初七十二小時內,避免HARM這四個對復原有負面影響的做法:

(1) H:加熱(Heat)——不要泡在熱水裏或在傷處熱敷或使用任何方式加熱,避免增加血流量,從而增加出血和腫脹的風險。

(2) A:酒精(Alcohol)——不要飲酒,因為酒精會增加血流量,增加出血和腫脹的風險。

(3) R:再次受傷(Re-injury)——在完全復原之前,應盡量避免過度運動和鍛煉受傷的部位。

(4) M:(按摩)Massage——直接按摩患處會加重組織的損傷,劇烈按摩更會增加腫脹和出血的風險。

(1)扭傷(sprains):

扭傷是韌帶被拉伸、甚至撕裂,韌帶是一條強而有力由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組成的帶狀結構、連接一根骨的一端至另一根骨的一端,功用是穩固和支撐那兩端骨之間的關節。最容易扭傷的身體部位包括腳踝(ankles)、膝(knees)和手腕(wrists):足踝扭傷是當腳向內扭時在腳踝外側施加非常大的壓力所致;膝關節扭傷是因膝關節突然承受大力的扭動;手腕扭傷是因跌倒時用伸出的手撐在地上。

扭傷是以受傷的嚴重性分等級:

(一)第一級扭傷:輕度(Grade 1 sprain–mild)——輕度拉伸和韌帶的纖維有些微損傷;

(二)第二級扭傷:中度(Grade 2 sprain–moderate)——韌帶部份撕裂,關節有異常的鬆弛;

(三)第三級扭傷:嚴重(Grade 3 sprain–severe)——韌帶完全撕裂,會導致關節有明顯的不穩定。

不同嚴重性的扭傷都會出現疼痛、腫脹、瘀血和炎症,但程度會不一樣,扭傷的治療是採用上述的PRICE原則和物理治療,中度的扭傷通常需要佩戴護托,嚴重的扭傷可能需要動手術修補撕裂的韌帶,並接受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