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約有30%以上女性在30-40歲間會發生一次以上的泌尿道感染。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泌尿道會發生感染的原因,除了和衛生習慣不佳、常憋尿有關之外,竟然也與廁紙擺放位置有關!
衛生紙與垃圾桶距離太近 恐黏附病菌
家醫科羅佳琳醫生近期在話題性節目中提到,曾有一名40出頭女性個案,本身無性經驗,衛生習慣良好,平時都有確實做到內褲洗淨及烘乾,卻仍一直頻繁發生泌尿道感染,在反覆治療之下,甚至身體已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後來經醫生詢問生活環境細節後,才知道患者因為廁所空間狹小,捲筒廁紙不僅就放在馬桶旁邊,下方還放置垃圾桶,患者並表示自己為了防止廁紙垂到垃圾桶,還會注意把捲筒廁紙捲高一點。
羅佳琳醫生告訴患者,雖然廁紙沒有真的垂落、觸碰到垃圾桶,但是在丟垃圾時,仍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灰塵和細菌會噴上來,可能就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潛在原因,建議將衛生紙換到其他位置,而病患遵照醫生指示之後,果然就沒有再發生泌尿道感染。
病菌無所不在,除了在家要注意廁紙與垃圾桶間距離之外,外出上公廁時,如廁環境的問題往往更為嚴重。過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曾經利用「ATP冷光反應」檢測公共廁所中致病細菌及病毒的集中狀況發現,在水龍頭、擦手紙架旋鈕、公廁門把、坐式馬桶坐墊,以及洗手乳壓把,在環境清消前的菌落數均非常高。其中,大同醫院職業安全衛生室主任沈駿緯曾經在受訪中表示,因擦手紙架不太容易碰到,位置也比較隱密,是清消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許多種菌株會藉由接觸受污染的表面進行傳播,先前一項發表於《PLoS ONE 線上版》的研究曾利用高科技的基因解碼定序工具,鑑定出科羅拉多州的12座公廁(男女廁各半)中,門、地板、水龍頭、給皂器及馬桶上的19組細菌。
其中,馬桶所發現的細菌大多與排泄物有關,腳按沖水器上則常出現土壤相關細菌,而手接觸的水龍頭等設施上,則出現與皮膚相關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另外,男女廁的菌株種類也會有差別,如陰道有關的乳酸菌常出現在女廁。
沖馬桶時所產生氣溶膠病菌最多 沖水前應蓋上馬桶
另外,新冠病毒也是在上公廁時可能會遇到的病菌之一,根據啓新診所衛教資料顯示,過去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曾指出,冠狀病毒確診者在沖水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氣溶膠病毒量最多。
大同醫院感染管制室主任、主治醫生陳惇杰曾受訪指出,沖水前,應先蓋上馬桶蓋,方能減少氣溶膠逸散的機會,且如廁後更要記得勤洗手。
另一方面,也提醒大家,在上廁所時避免使用手機,即便上完廁所洗過手,病毒仍可能會停留在熒幕的光滑表面上。另外,光使用清水洗手不足以消滅病毒,必須使用洗手乳或肥皂,若用餐中途去上廁所,回座位後應再用酒精消毒。建議在家中上完廁所再出門,降低外出上公廁機會。
過去重症醫生黃軒曾撰文指出,廁所內的環境是很適合細菌生存的,大部分細菌屬於嗜中溫菌,也就是說,最大的菌落生存溫度範圍約介於20°C至45°C,而我們使用手機時,溫度範圍大約在25-43°C,是細菌在手機繁殖的最有利條件。
一項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曾指出,受試者的手機、手指和臉部,都會沾滿同樣的細菌,包括有18%機率會導致敗血症、壞死性筋膜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有16%機率會導致食物中毒的「大腸桿菌」;此外,還會有一些潛伏治病的細菌。
另外,陳惇杰醫生也提醒,針對水龍頭、擦手紙架旋鈕等洗手後會碰觸的表面,也有可能累積病菌,因此在洗完手、把手擦乾後,最好再用自備的酒精消毒雙手,不碰眼口鼻,做好自我健康防護,以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