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只能星期三約會!心理師剖析「點心情人」:容易成第三者

[2022-04-04]

每個人都以為她很多人追,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真正重要的時刻,她都是一個人。很多人送她禮物,但沒有人陪她過節,因為跟她在一起很愉快,如果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大家都想跟她約會。但這些與她曖昧的對象,卻從來沒有把她擺在第一位。

快到下班時間,巧芸瀏覽著晚上要去的美食餐廳網頁,邊哼着歌,邊想着今天要吃什麼。她心情很愉快。畢竟在小周末可以和喜歡的人一起享用美食,既能放鬆,又能充電。第二天可以美美的繼續下半周的工作。同事們也都說她最近變美了。

但為什麼總是約在星期三呢?剛開始不熟,不敢問。相約多次後,對方說因為周一固定加班,周二和同事相約運動,周四上課學東西,周五因為媽媽沒空,所以要幫姊姊接小孩下課,六、日是留給爸媽的家庭時間,所以能跟她約吃飯的時間只有周三。他的說法聽起來沒有推託,也沒有美化,似乎可以相信他。

星期三情人?!

巧芸在我合作的機構上班。在我工作的空檔,我常會與她閒聊。「你都沒想過,試看看其他時間約星期三先生?看他的反應?」我佯裝好奇地問。

巧芸白了我一眼,表示知道我沒說出來的懷疑。偶爾,他會突然打給巧芸,臨時問她有沒有空出來吃飯。「但是只要是我主動約周三以外的時間,一概都不行。去年聖誕節、跨年,還有上個月的情人節,我們都沒有一起過。」巧芸淡淡地說。

被人當成正餐以外的點心情人,是美化生活的調劑品,但仍舊是個只能花一點點時間的陪襯。在真正有需要的時候,不會被想起。這樣的關係一開始甜蜜、自在,久了,就讓人覺得更加空虛,且深感挫折。

巧芸心知肚明。她只是想多貪圖一下此刻的快樂,她知道自己遲早有一天還是得問出那句:「你結婚了嗎?」巧芸想得滿開的,甚至還打趣地問我:「你猜他是別人的好男友呢?還是好先生呢?」過一兩個禮拜,答案揭曉。結局出乎意料,但也滿合理。原來對方是個離過婚,不想再負責任一次的好爸爸。

愛情裏的「湊數」或「陪襯」

有些人被當點心情人,仍然可以過得很愉快。他們不是那麼介意自己是個「湊數」,也很適應「湊數」這個位置。因為她讓自己也把對方當點心,享受那種不用對誰負責的自在。

真正寂寞的時候,他們有一兩個知心好友,或有狗兒子、貓女兒作伴,就像前面那個周三情人的女孩巧芸一樣,她能在數個男人的生活空隙優游,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繼續過日子,順便等待一下所謂的感情歸宿。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當點心情人。這無關乎愛得深或淺,更重要的是,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位置只是「湊數」或「陪襯」。

對於他們來說,「輸」給正牌情人,像他們心上的刺。繼續留在三角關係裏,想要「贏」得第一的渴望,會讓他們備受折磨,所以這類人一開始就不會被挑選為點心。即便不小心落入這樣的關係,多半早早就離開。

為什麼無法全心愛一個人?

關於理想愛情與靈魂伴侶的諸多想像中,兩個對的人就像是彼此契合的半圓,是很常見的藍圖。但在實際的親密關係裏,默契與和諧不是唯一的基調,能夠爭吵並修復,才是關係能持續的關鍵。

本來不相合,甚至不相關的兩片拼圖,是透過相處的摩擦,才慢慢組合成一幅對彼此有意義的風景。

為什麼有些人沒辦法全心全意愛一個人呢?為什麼他們的感情世界需要很多點心呢?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準備好,願意透過磨合,慢慢滿足自己的需求。

用粗淺一點的比喻,有些人願意慢慢養大一頭牛,然後再擠牛奶來喝,但對另一些口渴的人來說,隨處直接交換新鮮的牛奶,是更快、更安全的方法。

傑米是個帥氣的男孩,卻苦於交不到女朋友。我跟他說,我不相信。在外貌取勝的二十幾歲少年群中,我覺得他是很有勝算的。傑米承認曾經與幾個女孩走得很近,但他說:「每當我認真想跟對方做男女朋友時,我就開始注意到她的缺點,像是身高太高、皮膚不好、聲音太嗲、不夠獨立,諸如此類的,然後,我們就無法更進一步了。」

所以他保持着跟幾個女孩短暫而友好的關係。和A一起讀書,和B聊天到深夜,跟C相約吃飯,D則可以一起出去玩。每一個都是他的點心女孩。在他還沒有跨越某些議題前,他無法把任何一個女孩當成唯一。

如果找不到一個契合的半圓,那麼就先以功能取向來湊合着。不是常聽到條件不錯的單身男女這麼說嗎?「A外在條件好,可是B家境優渥,但是我跟C在一起最輕鬆自在,唉!如果他們能夠截長補短,那該多好!」因為每一個點心情人都有各自的優點,沒有辦法因為一個,而放棄另外一個。

在愛情裏,如何包容對方的缺點?

與固定對象建立長期關係是一件要冒風險的事。原本在片面、短暫關係的美好,都可能因為相處時間拉長而變調。例如A雖然長得漂亮,但是兩人對話不在同一個頻道。B因為家境好,所以自視甚高,難以相處。C雖然好相處,但是沒有上進心,在一起,感覺會向下沉淪。

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如果只想擷取好處,似乎要跟每個人都交往,才會幸福。能夠享受一對一長期親密關係的人,多半有辦法在關係中欣賞感受對方的好處,也能包容、消化對方的缺點。

為什麼能包容呢?可能是因為他們了解真實的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缺點和黑暗面。舉例來說,講話對不上頻道,部分原因是自己涉獵少、興趣窄。和自視高的人相處不來,是因為自己還沒辦法坦然面對家庭經濟的弱勢。害怕情人不上進,會害到自己,大概是對自己的惰性非常焦慮。

眼中那些對方的優、缺點,其實反映着內心對自己的包容與抗拒。唯有對自己的內在狀態有足夠的覺察和接納,才可能和互有好感的對象,發展深入、長期的關係。表面上,是看到對方缺點,但其實是「擔心自己不夠好」。固定和一個對象交往,有許多令人難以承受的風險;這個精挑細選的對象,很多時候會被看成個人自我概念的延伸。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一個人選擇的伴侶就說明了他是什麼樣的人,也暗示著他會有怎樣的未來」。

帥氣的傑米在晤談的過程中,窺見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過去的經驗,讓傑米無法發展出良好的自我認同,所以談戀愛時,他特別沒有自信。

表面上的困難,似乎是他總會看見對方的缺點,但是心底深處更大的焦慮是「擔心自己不夠好」。傑米內心裏,擔憂的聲音不斷說着:「如果我和她交往,別人會看到什麼?看到她……那些缺點,那是不是代表我也不夠好?」

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恐懼,阻礙着許多人選擇自己的「唯一」或成為別人的「唯一」。「唯一」帶來的風險,不只是被人看出你黑暗的自我,投入一段一對一的感情,還可能會帶給你難忘的傷痛。

就像有著周三情人的女孩巧芸,眼下的她,似乎能優游在點心情人的角色中,但她並非一直如此輕鬆。更年輕的十幾年裏,巧芸曾困在一段感情中枯萎,終致被背叛。很多人不再投入專一的戀情,是因為有過深刻的感情創傷。擁有許多點心情人,或只當個點心情人,似乎是個可以受傷較少的選擇。

真實面對自己的「弱」與「傷」

點心情人的感情模式,並不是什麼病徵或罪大惡極,甚至我們每一個人也都無可避免地在這樣的狀態待過,但以「部分投入」作為一種防衛,來避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受傷,長期使用固定的防衛機轉,將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有家人、好友相伴,有寵物貓狗相陪,每天做着自己的興趣和志業,和有緣的男女同樂,但不做任何人的唯一,這樣的日子可以過得多采多姿、很愜意。我看着女孩享受每周三的快樂,覺得很羨慕,也替她高興。但我和她都清楚,周三以外的時光裏,隱藏着欺瞞與失落,仍然會勾出被拋棄的不安與恐懼。

後來傑米找到了一個讓他捨不得當點心的女孩。他在晤談室裏猶豫、躊躇、患得患失,時而開心,時而失落了好一段時間。

傑米挖掘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黑暗。他擔心自己找到不適合的伴侶,一生拖着不愉快的婚姻,也害怕自己不能做個讓女人幸福的男人,步上原生家庭父母的後塵。

在不斷地清理與重寫對自己的認識,他終於安撫自己內心說不出、道不明的焦躁,馴服張牙舞爪的恐懼。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唯一女孩。

心理師的剖析

如果生長在有鮮明「受害─拯救─加害」三角關係的家庭裏,其中一個家人長期僵化地扮演「受害者」,執著怨恨某個「加害者」,那麼,孩子們只能選擇做或是不做「拯救者」。但很多「局外人」其實是不想做「拯救者」。

巧芸可能有類似的成長經驗,再加上曾在深刻的感情中被背叛,她開始覺得不與人同盟,做感情中的「局外人」是更安全的選擇。這樣的心理機轉,讓那些喜歡腳踏多條船的人,有了可乘之機,巧芸一不注意就容易成為他人感情裏的第三者。

心理師給親愛的女孩

一、親密關係不是天生契合:實際的親密關係不是找到天生契合的兩個半圓,而是本來不相合,甚至不相關的兩片拼圖,透過長期的相處和摩擦,才組成一幅對彼此有意義的風景。

二、挖掘內心深處的黑暗,清理和重寫對自己的認識:誠實面對自己的「弱」與「傷」,並進行療癒,因為你是自己的唯一。

文/黃惠萱 摘自/寶瓶文化《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