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是一個常見的血液循環疾病,狹窄的動脈令四肢的血液供應減少。患有周邊動脈疾病的人,手或腿( 通常是小腿) 的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徵狀,如走路時小腿疼痛 — 跛行(claudication)。周邊動脈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的徵象之一,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同時影響供應血液給腦和心臟的血管、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發。
周邊動脈疾病的確診
( 一) 臨床檢查:醫生在臨床檢查發覺在狹窄動脈的遠端脈博微弱、甚至可能無脈博,或在使用聽筒在狹窄動脈附近作聽診時聽到嗖嗖聲( 在正常的動脈是聽不到任何聲響的),在血液循環受限制的身體部位出現傷口癒合不良的跡象、受影響的肢體的血壓偏低等。
( 二) 量度踝肱指數(ankle brachial index、簡稱ABI):這是診斷周邊動脈疾病一個常用的檢查方法,比較腳踝和手臂的血壓,醫生會使用常規的血壓計及超聲波儀器量度血壓和血流量,醫生也會為患者在跑步機上步行前和後量度,查看在步行時狹窄動脈對血液循環影響的嚴重程度。
( 三) 超聲波檢查:特殊的超聲成像技術、例如多普勒超聲波(Doppler ultrasound) 可為醫生提供更多有關動脈血流的資料及確認阻塞和狹窄動脈的位置。
( 四) 動脈造影檢查(Angiography):是檢查身體各個部位血管的特殊影像檢查,是檢查體內血管最重要及最詳細的一種方法,可以顯示血管有無異常( 如狹窄、阻塞、破裂等),為醫生提供用作診斷及治療的重要依據。
( 五) 血液檢查:包括檢查血糖及血脂等的水平。
周邊動脈疾病的治療
治療周邊動脈疾病有兩個主要的目標:
( 一) 控制徵狀,例如腿痛,讓患者可恢復正常的體力活動;
( 二) 防止全身各個部位動脈粥樣硬化的惡化,減少中風及冠心病的風險。
大多數患者都能以改善生活方式達到這些目標,尤其是在周
邊動脈疾病出現的早期,這包括:
( 一) 戒煙;
( 二) 定期步行或其它運動,最好是在治療師或健身及運動訓練員的指示和監督下進行,通常都能大大改善徵狀。若已出現徵狀,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藥物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的水平、預防血栓的形成、及控制痛楚和其它徵狀。
若出現跛行徵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包括:
( 一) 血管成形術(Angioplasty)、俗稱「通波仔」;
( 二) 繞道手術(Bypass surgery)、俗稱「搭橋」;
( 三) 血栓溶解治療法(Thrombolytic therapy):若有血栓阻塞動脈,醫生會使用血栓劑將血栓溶解。
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 尤其是同時患上糖尿病) 有較大機會患上小腿和腳的傷口癒合不良,因為血流不暢妨礙傷口的癒合及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患者必須留意雙腳的護理:
( 一) 每天洗腳,徹底抹乾和適量塗上保濕霜;
( 二) 穿著合腳的鞋子和乾厚的襪子;
( 三) 剪腳趾甲時要小心、不要剪傷;
( 四) 每天檢查雙腳、查看有沒有傷口;
( 五) 若有傷口或感染( 例如真菌感染等),必須盡快求診;
( 六) 若患有姆趾囊腫(bunions)、雞眼(corns) 或老繭(calluses)
等,必須盡快求診,不要自行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