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車主特區   |  車壇動態   |  精明車主   |  車壇熱話  

十字路口的EV (上) 波濤與暗湧
(2024-6-19)
受著環保、疫情與國際關係影响,近年汽車工業於產品、生產與運營方面均作出銳變。而電動車(EV)市場近兩年之波濤與暗湧更成坊間熱門話題,有著駕駛EV四十年經驗的筆者自然頻被問及這個事宜。故此這兩星期筆者就借這個空間,替大家解說當今EV停在十字路口前之原因及購置EV需考慮的事宜。





故知新

EV其實逾百年前巳出現。加拿大郵局早在1899年巳採用一隊本國製造之電動郵車。至於油電混合動力車(HEV)亦於1900年由德國保時捷博士研製出來。此後EV發展到1920年代的花旗Detroit Electric電池車(BEV),其最高30公里時速及130Km繼航力巳足市內駛用。當時BEV比燃油車(ICE)受歡迎主要在無需花氣力去搞動打火。而因為首次世界大戰導致的高油價也是車眾選用BEV原因之一。

隨著廾世紀初石油工業科技發展猛進,燃油供應變得方便經濟。EV從此只出現在有固定行駛距離,固定使用時間,有專業支援和固定資金之公共及商業車隊中。在千禧年前消費者能駛上公路的EV就只有間接被政府推動之花旗通用EV1示範電動車系。

每件工業產品能到達消費者前面要先過三關。首先是發明家能研究出新科技,然後靠工程師將它發展得可廣泛應用。惟是當今社會每件物品及服務幾乎均屬謀利,其能否面世則由商家或政客最終决定。故此電動馬達雖然早於1834年巳被發明,但EV發展卻裹足不前之現象即最佳印證。





世界變

一如流動電話銳變成私人助理般。隨著駕駛距離與堵車時間增多,現代車輛的運輸功能幾乎要與資訊娛樂角色共存。因為BEV本身巳設有多種電子系統,要它用上流行之將軟件補硬件方法來增強運作功能或增加其他服務較易。正是如斯,設計與生產BEV的要求跟傳統車廠經驗有異。東洋車廠當初漠視了這個改變,導致今天在生產BEV方面墮後。

驅動EV的馬達構造比ICE簡單,所以造BEV門檻較低,連發展中國家的越南也嘗分羹。至於當年特斯拉初試啼聲時能以四千萬元低價買到通用在加州棄置的廠房當然是運氣。此後他們的直銷、無仲裁及不依公認自動駕駛標準手法亦破傳統。

一山還有一山高。憑著挑戰全球科技與經濟地位之決心,中國在去年創下生產近千萬輛各式充電車(NEV)紀錄同時急速發展研發製造電池、充電及自動駕駛等科技。可謂由汽車工業學徒搖身變成EV老大。

隨著在歐陸成功搶灘,五輛中國比亞迪(BYD)的BEV在去年東京車展以高姿態登場,明顯向東洋汽車業下戰書。至於筆者常被問及中國BEV何時進軍美加這個問題,答案巳可從現在路上能見之富豪Polestar 2轎車及BYD電動巴士見到。實際的問題應是售價會否平宜。因為美加銷售及維修支援網成本昂貴,消費者權益高,舊車遇上原廠問題十年後也需廠方付費召換。這些開支當然要預算在新車價內。





事與願違

從各方數字推算,當今肯花更高車價去購置EV的加國用家大概可佔新車市場24%。但這個測數比去年售出新車中只有13%屬EV之實數相距仍大。車眾不選擇EV三個主要原因是售價、繼航力及充電費時。

因為車廠要迎合愛用大車潮流及增加繼航力,EV儲電池就陸續加碼而使到車價繼續上揚。此外魁省巳宣佈將EV津貼續年減半到2017年全部取消為止。這是基於只能負擔三四萬元車價民眾對政府津貼身價五萬元起的EV一舉不滿之必然後果。所以EV市場佔有率肯定不會如政府宣稱可於五年內提升到六成。

工業產品製造成本通常每增產十倍就可減半售價,反之亦然。每輛電池車能用上二千塊微型矽晶片。當今晶片市場比鋰電池還要熾熱,這兩個生產EV必需品價格肯定只會上揚。車廠視野放全球,而當今全球新車銷量九成仍屬ICE。加上他們每輛ICE可賺兩千到一萬元,但造EV就會虧本。傳統車廠陸續減產或甚至停產BEV之决定容易了解。此外首批租賃的EV開始回籠,所以車廠亦會考慮到日趨龐大的二手EV市場能帶來之衝擊。

美加生活範圍大兼家用電壓只有120V,所以充電站稀疏和在家中充電極慢。如斯閣下就會明白何解用上240V家用電的中國大陸和歐洲EV充電快捷的主要原因。由於近期急劇發展之AI及雲端存庫科技對電能需求極高,如斯情況下EV充電需求量就顯得小巫見大巫。大部分公營電力局有見及此,巳預測未來供求會失衡,導致Amazon索性將資料中心築於核電廠旁。

其實特斯拉肯將旗下充電站開放給其他二十多個品牌使用一點,已道出充電站嚴重不足之勢。此外充電站所需空間與佔用時間均比傳統油站多。所以基於利潤與配電等技術問題,油站肯變充電站的情況頗罕見。





BEV比ICE優勝?

BEV不沾燃油,所以乾淨兼不排廢氣。此外電動系統運作寧靜震盪微,故此BEV行駛得比ICE爽快。當加上低重心和先進之電子監控系統,BEV驅動與爪地表現通常亦勝ICE。至於日新月異的科技更新,BEV之在線功能更屬強項。

馬斯克先生有本領令眾信BEV全勝ICE,惟是從筆者多年實際經驗所得則不敢苟同。有的BEV軟件運作遠遜ICE,亦有BEV操控一塌糊塗,而更有BEV出現在ICE上巳解決之小毛病。所以筆者認為「盡信書不如無書」依然是駛用BEV的名言。

下期預告:EV的分類、充電和租購考慮。
十字路口的EV (上) 波濤與暗湧
2024-6-19
受著環保、疫情與國際關係影响,近年汽車工...

Toyota bZ4X Limited 留有餘地的電池車
2024-5-28
廠方對bZ4X這個名稱解說是超零四驅車(...

Ford Super Duty F-250 Limited 手瓜起腱的皮卡車 2024-5-21
Mazda CX-5 Suna 外似石頭內如地中海 2024-5-13
Jeep Wrangler Rubicon 4xe 全能真軍越野車 2024-5-6
Mercedes-Benz EQE 500 SUV 隱形高檔電池SUV 2024-4-27
十字路口的EV (上) 波濤與暗湧 2024-6-19
Range Rover P530 LWB Autobiography 第五代皇族越野車 2024-6-10
各適其適 卑詩省特色溫泉自駕遊 2024-6-3
Toyota bZ4X Limited 留有餘地的電池車 2024-5-28
Ford Super Duty F-250 Limited 手瓜起腱的皮卡車 2024-5-21


本網頁建議以IE 4.0或Netscape 4.0以上版本,1024×768像素瀏覽,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
所有訪問只代表嘉賓立場,與本網站無關,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使用。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