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勞處「上課」聽權益 有稱港具需求非搶飯碗
【明報專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自2023年推出至今兩年,按計劃要求,外勞到港須於8星期內出席勞工處的僱傭權益簡介會。勞工處昨於啟德社區會堂舉辦簡介會,現場觀察其中一場有逾200名外勞出席。有外勞稱按僱主要求來「上課」,事前不知內容;也有外勞表示簡介會有助了解自身權益。提到近來社會關注外勞議題,他們均稱無意來「搶飯碗」,來港工作是因香港有人力需求,來港工作工資多一倍。有外勞稱爭議未影響與本地同事的關係。
廚師來港工作 工資較內地倍增
勞工處昨於啟德社區會堂舉辦3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輸入勞工簡介會,其中一場目測有逾200名外勞參與。呂小姐原居廣東,稱因香港工資較高,故來港工作,目前已在港從事侍應逾月。提到簡介會,她說是按僱主要求來「上課」,不清楚內容。與呂小姐同期從廣東到港的廚師張先生表示,在香港與內地做廚師工作範疇相若,但香港工資較內地至少多一倍。
提到近來社會關注外勞議題,憂慮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及收入,張先生稱外勞政策是因應香港有人力需求而生,「不能怪責外勞,不是我們來搶工作,是香港有人力需求」。他又說這些爭議未有影響他跟本地同事的關係。呂小姐則補充,「其實都無特別問題,打工都是做好本分」。
「本地人有心怎會找不到工作」
來港從事保安的朱先生在簡介會後受訪稱「不是來搶飯碗」。他相信僱主招聘請不到本地人,才會聘用外勞,他稱,「本地人有心怎會找不到工作」。
在餅店工廠工作的張小姐表示,工廠工時較長,不時要加班,估計本地人或因照顧家庭、小朋友,未必能投身,而她的孩子已入讀大學,相對自由,才能夠來港從事這種工時較長的工作。
有外勞稱按僱主要求來「上課」,但事前不知箇中內容,張小姐則說事前已獲僱主知會是關乎勞工法例及勞工權益,認為參與後更了解自身權益,包括醫療保障。朱先生稱在會上獲得工會資訊及電話,知道有需要時可向工會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