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協作轉慢病共治 醫生共付費較高 業界憂病人負擔增
【明報專訊】接近5萬名病人參與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門診協作計劃)2028年結束,醫衛局下月起以專函邀請病人轉為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慢病計劃)。目前大部分參與慢病計劃的醫生,收取的共付額均高於門診協作計劃的50元診金水平,翻查資料顯示,逾半、共400多名慢病計劃的家庭醫生,收取共付費介乎50至150元,收取超過150元的醫生有100多個,換言之,病人轉換計劃下,可能需付更高的診金。
醫衛局回覆本報查詢表示,門診協作計劃明年初會跟隨公院收費改革中的普通科門診收費調整至150元,屆時兩個計劃的收費相若,局方強調,慢病計劃的方便程度及就診環境具一定吸引力。
現時經門診協作計劃轉介至家庭醫生就診,每次診金50元;而服務45歲或以上未確診「三高」病人的慢病計劃,診症共付額由私家醫生自行釐定。翻查資料,目前727名參與慢病計劃的家庭醫生中,僅85名醫生收費50元或以下,與協作計劃收費相若,另433名醫生收費50元至150元,其他醫生收費高於150元。
正服務100名慢病計劃病人及500名門診協作計劃病人的家庭醫生陳念德料病人的診金負擔增加,加上慢病計劃只資助病人6次診症,病人「一定會有少少不高興」,但慢病計劃具專職醫療服務的好處。
另本報比對目前兩個計劃的參與名單,發現參與門診協作計劃醫生中,近100名醫生沒參與慢病計劃。醫衛局強調,超過75%門診協作計劃醫生已參與慢病計劃,會繼續鼓勵和協助其餘醫生參與。本身是基層醫療委員會委員的林永和表示,政府合併兩個計劃時曾討論問題,若有醫生最終不參與新計劃,政府會安排病人回公院就診。